2003-10-19

Experts Only 滑翔伞登上欧洲第一高峰

作者: David Casartelli

编译: 拷贝猫

前言:

现代登山运动最早出现在欧洲18世纪末期。当 时,法国一名叫索修尔的科学家为了采集高山植物标本,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的村落里贴出告示,重金征募愿 意登山或是提供登山线路的人。可是当时人们却认为高山是神仙和魔鬼居住的地方,所以告示贴出很长时间也没人响应。不过,索修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此后的每 年,他都要在村子里张榜一次。这样一直到26年后,1786年6月,一位名叫巴卡罗的山村医生勇敢地揭走了告示。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巴卡罗与当地一名水晶 石采掘工人巴尔玛结伴,共同踏上了艰难的山路。2天后,他们登上了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号称“欧洲第一峰”的勃朗峰(Mt. Blanc),现代登山运动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由于阿尔卑斯山是现代登山运动的诞生地,所以国际上又把这项运称作“阿尔卑斯运动”。



登顶


200 多年前人类第一次登上勃朗峰顶,25年前滑翔伞诞生。今天,人类第一次使用滑翔伞自下而上着陆到勃朗峰顶。2003年8月12日,经过了十年的等待、准 备、尝试之后,终于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利用滑翔伞登上欧洲第一高峰Mont Blanc--勃朗峰,海拔4810米。




随着积 云在山巅升起,一些老飞行员很快盘升至云底。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天气出奇的好,而且云底也非常之高。空中的老鸟们非常兴奋并开始给在窝里的鸟打电话,经过一些列错综复杂的电话会议后,大家决定就选在今天动手……

在2003年8月13日星期三,四顶滑翔伞从Chamonix官方起飞场 地Planpraz(海拔2000m)起飞,另外两人从Megeve起飞(2350m),大家设定了相同的对讲机信道和相同的GPS目标:经过一条精心策划了十年的的航 道,从意大利一侧的山脉爬升至热气流的顶点,着陆场在欧洲最高峰之上。简实是在做梦。

我们这一支队伍从Planpraz起飞,包括我自己, Yvan Boullen, Jean-Paul Bonfanti 和 Alain Finet,另外两人 Fred Escriba 和 Yves Goueslain从Megeve起飞。每个人都是极富经验的高山滑翔伞飞行员,每个人都对勃朗峰周围的气候都了如指掌。这是必须的。

起飞后不久我意识到云底是如此之高,而且还在升高。我们在山脉中飞行了15分钟后云底已经达到了4300米,而且……居然有一顶滑翔伞已 经在云底盘旋。经过对讲机确认后发现那是Pierre,他已经在空中远征了一个小时,是从Samoens起飞赶来这里的,我想他也意识到了什么,或许今天 挥发生奇迹。


大家都小心地遵循着勃朗峰峰飞行规则,避开一个个禁区,特别是法国一侧的勃朗峰山峰。在八月份唯一的空中走廊是从空中进入意大利境内绕过山峰来到西侧,但是路上要经过一片乱流区。一但开始穿越乱流区就不可能回头,每个人都了解此行的风险并做好了各种的准备。

旅程出乎意料之外的平静,强盛的热气流使得涡流很微弱。在12:30分,积云已经在勃朗峰峰顶之上,大约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

在 经过精心计划的航线后我们来到了Aiguille de Bionnassay,飞行高度4200m,此时我们开始穿越可怕的无人区--Col de Miage地区,一块在意大利境内的无人区,这里除了冰就和岩石什么都没有,它也是勃朗峰峰的心脏地带。这里的气流无比的混乱,每一个人都被打得乱七八糟,手忙脚乱。

最终我们来到在 "Rochers du Mont-Blanc"脚下,稍后在3900米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热气流,每秒4-6m上升,积云组成的云路仍然保持在我们的头顶上超过海拔5000m的地 方。我们都认为这一次的登顶尝试可能成功,大家集中精力保持在一个气流柱中盘升。

一路持续而稳定上升,4200m,4400m,4700m……由于低温我们的高度表全傻掉了,温度补偿电路已经失效。我们只能依靠GPS来飞行。(看来还是符合军方标准的GPS真材实料)

勃朗峰,我们来了。我们迅速超越了勃朗峰的山颠,并继续向5200米的云底升高。此时勃朗峰顶附近有三个勤劳的登山者,他们正在茫然的寻找着我们“跳伞”用的飞机在那里。

人类对登顶的概念是把脚踏上去。为什么不呢? 我从东南方小心的接近山巅,山 顶的风速几乎是零--轻松着陆。紧接着我用对讲机告诉大家……下来吧,这里十分安全。Pierre在优于了两分钟之后 着陆,接着Yvan也落了下来,不过Jean-Paul开始犹豫,他在空中已经快冻僵了,似乎想放弃这次高山着陆。Yvan用对讲机喊到“Jean- Paul,做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落在这里,你会后悔一辈子。”

这一招果然灵验,Jean-Paul立刻做大耳朵下沉,最终所有的人一起安全地降落在欧洲之巅勃朗峰。美梦成真了。大家把所有的食物拿出来,在山巅开了个小饭局。

Alain在等到了另外一股热气流后终于爬了上来,加入了我们的午餐行列。Yves和Fred最终在南坡找到了气流,也成功地着陆在峰顶。至此,七个人全部登上了欧洲之巅。

在神奇的勃朗峰顶峰停留了两个小时后,大家轻松起飞返航。

傍晚,Chamonix的飞行员倾城出动聚集酒吧庆祝滑翔伞登顶成功!


后记:我们的飞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飞行员的经验,因为我们了解高山,因为我们尊重飞行规则。我们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多年以来那些试图登顶的飞行员基础之上,也得益于阿尔卑斯地区今年夏季罕见的良好气候。


2003-07-15

“手风琴”折叠方法收伞

伞翼的寿命取决于你照顾她的程度,一具精心照顾的伞翼会有两倍的飞行寿命。

相对寿命而言,我更关心的是塌陷后的恢复速度。照顾的好的伞翼在起飞时更容易起伞,在飞行中遭遇伞翼塌陷时会快速恢复。


1)将伞翼平铺在地面上,清理交织在一起的伞绳,然后讲伞绳扔在伞翼上。组带应该收拢在伞翼的中央。


2)从中间开始一个气室一个气室地折叠伞翼,注意折叠时要让前沿保对齐。将伞翼折叠成一个或两个气室宽的长条。

3)从尾部向气孔方向排气。

4)从尾部向前沿折4到5折,以便伞翼能装到原厂的口袋中去。不能滚动伞翼,这会给尼龙带来不必要的张力。

注意:不要将你的伞翼折叠得太紧,注意保护前沿硬页,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伞的寿命。尽量将伞折叠的蓬松一些,无论看起来怎么样,只要能装进袋子中去就可以,每一次的挤压排气都会使你的伞布透气率增加,下沉滤也会随着增加。

2003-05-18

如何更好的盘升气流(译:周永利)

作者:Hugh Miller
翻译:济南信雅达周永利博士
校对:王哲
文章来源:CrossCountry

选准热气流,快速攀升,这可能是你成功翱翔的基本技巧,技术上的一点点进步都可能意味着在每个气流中能很容易的多升几百英尺――那么在典型的越野飞行(也 即盘升10个热气流)时可达几千英尺。在一天快结束的时候,甚至可能产生这样的差别:最后飞到终点冲线;还是不知落到哪里去了。在比赛中,你增加了多少爬 升速度,就等于你作为胜利者比那些泛泛之辈多拿了多少分。


思考


接近气流之前,可以在脑子里先设想一幅气流的图像,这样会帮助你到达那里时选准气流快速爬升。典型的情况是你可能正在接近一块看来能爬升的云朵,通过认真 吸取当天的经验能增加你发现气流的机会,根据经验可以猜测气流跟云朵有没有关系。某些天里,有些气流的出现是随机的,而有些我们却能牢牢地抓住它。比如 说,如果强风吹云的方向和强太阳光照射云朵的方向是一致的,就可以猜测在同一方向上会有气流出现。以下我会详细讨论。


感觉


当接近你认为会有气流的区域时,轻轻握住操纵杆(悬挂滑翔)和刹车,除了仔细观察外,你要完全把精力集中在感觉气流在哪一边,如果感觉气流很强劲,就转到抬起的那个翼那边去。


进到气流里以后,下面二者之一会发生:稳定上升或是下沉,如果上升转为下沉我们该怎么办?答案依赖于气流给你的感觉有多好以及对爬升还抱不抱希望,如果当 你开始转弯而且前面云朵看起来很好,但你却缺乏自信,那么简单地转两圈赶快出来――如果你不在乎飞多高。然而如果你感觉气流是强劲而平稳的,但却继续下 沉,那你可能转错了方向。这个时候不要再想该用什么技术合适,全凭个人感觉。理论上讲,最快回到气流中心的方法是做一个完美的270度转弯,这样可以回到 气流中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返回到你原本会到达(如果起初你的转动方向就是正确的话)的地方。现在你可以达到你最大的爬升高度。


尽管在气流中快速爬升非常重要,但这仍然是关于自由飞行最具争议性的其中一个问题。有两个广泛传播的技巧,但它们看起来又相互矛盾,“大倾角”派认为当速 度仪指示了一个最高爬升速率时,应当增大旋转倾角。恰恰相反,另外一个理论派别认为当遇到最强劲的上升时应该加宽旋转半径,那我们如何面对这种矛盾呢?答 案是两种理论都正确,但它们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大倾角”技术〗


现 在你已经处于气流中,那么怎么才能保持在中心并优化你的爬升速度呢?答案是在气流技术上采用“大倾角”理论:当感觉到气流很强,或者速度 仪指示了很强劲的上升,你应该多带刹车转弯,让整个伞翼处于气流中。大多数飞行员转得倾角不够,当然,如果一味多带刹车旋转,也就只能在那里盘旋而已。为 了避免这一点,当速度表指示了较弱的升或降时,应该扩大旋转半径,以便能转入下一个气流中。


在好气流中“大倾角”的重要性体现在――1997年土耳其世界航空运动会,“大倾角”方法让我得以飞到终点冲线。当时我正参加滑翔项目的比赛,在晴朗无云 的热气流中,与一群有着同样性能的滑翔伞飞行集团在一起攀升,获得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紧紧缠在气流中心周围。获胜的一个来自法国的飞行员就是一直设法缠在 气流中心附近。


〖最强上升中的“大半径”技术〗


在气流中“大倾角”是一个保持在气流中心部分的技巧。那与之相对的“大半径”理论又做何解释呢?很简单,当你认为附近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气流时,它就可以派上用场,但是你又如何判断旁边是不是有新气流呢?


围绕气流中心转时,会有几个假相:一,爬升的均速下降,二,一边的气流好像比另一边要强。这说明另外一个气流中心正在你所在的这一边迅速形成。从这个新中 心涌出的气流干扰了你。有时这种迹象可以通过盘旋的鸟类或其他伞具或被气流吸进去的植物碎须来察觉。任何情况下,解决方法很简单:在最强上升中加宽旋径, 略等片刻,然后在新气流中采用“大倾角”技术继续呆在新气流中心上升。


快速地重新定位气流中心的能力有时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在荷兰举行的青年滑翔冠军赛上,我在飞行集团中仅凭借一个气流就获得了足够的高度得以冲线,成为 唯一一个完成科目的飞行员。我和其他选手之间的区别很简单――我有效地利用了重新定位气流中心的技术,而且抓住了一个时间很短的气流,这个气流产生时间太 短以至其他选手都没有抓住。这个气流后来被证明是当天最后一个气流,就是这个气流让我飞到足够的高度,穿越一片无法降落的森林,顺利飞到终点,其他人都迫 降到了森林里。


围绕云朵的气流个数和云朵的宽度有关,例如,到达一个大云团下面时,会期望存在很多气流团,当感觉出现新气流时,你需要频繁加宽旋径。另一方面,在当天最后一个孤立的云朵下面攀升时,你很有可能不得不在这个气流中用简单的“大倾角”技术才能得以飞到终点。


不管你采用什么风格和方法,只要你想爬升得更快,就不得不一直往上飞!还需要计划好要去哪里,何时离开气流。这也是我下篇文章的主题――如何发现气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