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济南信雅达周永利博士
校对:王哲
文章来源:CrossCountry
选准热气流,快速攀升,这可能是你成功翱翔的基本技巧,技术上的一点点进步都可能意味着在每个气流中能很容易的多升几百英尺――那么在典型的越野飞行(也 即盘升10个热气流)时可达几千英尺。在一天快结束的时候,甚至可能产生这样的差别:最后飞到终点冲线;还是不知落到哪里去了。在比赛中,你增加了多少爬 升速度,就等于你作为胜利者比那些泛泛之辈多拿了多少分。
〖思考〗
接近气流之前,可以在脑子里先设想一幅气流的图像,这样会帮助你到达那里时选准气流快速爬升。典型的情况是你可能正在接近一块看来能爬升的云朵,通过认真 吸取当天的经验能增加你发现气流的机会,根据经验可以猜测气流跟云朵有没有关系。某些天里,有些气流的出现是随机的,而有些我们却能牢牢地抓住它。比如 说,如果强风吹云的方向和强太阳光照射云朵的方向是一致的,就可以猜测在同一方向上会有气流出现。以下我会详细讨论。
〖感觉〗
当接近你认为会有气流的区域时,轻轻握住操纵杆(悬挂滑翔)和刹车,除了仔细观察外,你要完全把精力集中在感觉气流在哪一边,如果感觉气流很强劲,就转到抬起的那个翼那边去。
进到气流里以后,下面二者之一会发生:稳定上升或是下沉,如果上升转为下沉我们该怎么办?答案依赖于气流给你的感觉有多好以及对爬升还抱不抱希望,如果当 你开始转弯而且前面云朵看起来很好,但你却缺乏自信,那么简单地转两圈赶快出来――如果你不在乎飞多高。然而如果你感觉气流是强劲而平稳的,但却继续下 沉,那你可能转错了方向。这个时候不要再想该用什么技术合适,全凭个人感觉。理论上讲,最快回到气流中心的方法是做一个完美的270度转弯,这样可以回到 气流中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返回到你原本会到达(如果起初你的转动方向就是正确的话)的地方。现在你可以达到你最大的爬升高度。
尽管在气流中快速爬升非常重要,但这仍然是关于自由飞行最具争议性的其中一个问题。有两个广泛传播的技巧,但它们看起来又相互矛盾,“大倾角”派认为当速 度仪指示了一个最高爬升速率时,应当增大旋转倾角。恰恰相反,另外一个理论派别认为当遇到最强劲的上升时应该加宽旋转半径,那我们如何面对这种矛盾呢?答 案是两种理论都正确,但它们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大倾角”技术〗
现 在你已经处于气流中,那么怎么才能保持在中心并优化你的爬升速度呢?答案是在气流技术上采用“大倾角”理论:当感觉到气流很强,或者速度 仪指示了很强劲的上升,你应该多带刹车转弯,让整个伞翼处于气流中。大多数飞行员转得倾角不够,当然,如果一味多带刹车旋转,也就只能在那里盘旋而已。为 了避免这一点,当速度表指示了较弱的升或降时,应该扩大旋转半径,以便能转入下一个气流中。
在好气流中“大倾角”的重要性体现在――1997年土耳其世界航空运动会,“大倾角”方法让我得以飞到终点冲线。当时我正参加滑翔项目的比赛,在晴朗无云 的热气流中,与一群有着同样性能的滑翔伞飞行集团在一起攀升,获得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紧紧缠在气流中心周围。获胜的一个来自法国的飞行员就是一直设法缠在 气流中心附近。
〖最强上升中的“大半径”技术〗
在气流中“大倾角”是一个保持在气流中心部分的技巧。那与之相对的“大半径”理论又做何解释呢?很简单,当你认为附近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气流时,它就可以派上用场,但是你又如何判断旁边是不是有新气流呢?
围绕气流中心转时,会有几个假相:一,爬升的均速下降,二,一边的气流好像比另一边要强。这说明另外一个气流中心正在你所在的这一边迅速形成。从这个新中 心涌出的气流干扰了你。有时这种迹象可以通过盘旋的鸟类或其他伞具或被气流吸进去的植物碎须来察觉。任何情况下,解决方法很简单:在最强上升中加宽旋径, 略等片刻,然后在新气流中采用“大倾角”技术继续呆在新气流中心上升。
快速地重新定位气流中心的能力有时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在荷兰举行的青年滑翔冠军赛上,我在飞行集团中仅凭借一个气流就获得了足够的高度得以冲线,成为 唯一一个完成科目的飞行员。我和其他选手之间的区别很简单――我有效地利用了重新定位气流中心的技术,而且抓住了一个时间很短的气流,这个气流产生时间太 短以至其他选手都没有抓住。这个气流后来被证明是当天最后一个气流,就是这个气流让我飞到足够的高度,穿越一片无法降落的森林,顺利飞到终点,其他人都迫 降到了森林里。
围绕云朵的气流个数和云朵的宽度有关,例如,到达一个大云团下面时,会期望存在很多气流团,当感觉出现新气流时,你需要频繁加宽旋径。另一方面,在当天最后一个孤立的云朵下面攀升时,你很有可能不得不在这个气流中用简单的“大倾角”技术才能得以飞到终点。
不管你采用什么风格和方法,只要你想爬升得更快,就不得不一直往上飞!还需要计划好要去哪里,何时离开气流。这也是我下篇文章的主题――如何发现气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