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7

Generics Table 的使用

前一阵子死活搞不定Sendmail的Genericstable,只好扔下一段时间。
今天有空,系统地看了一下文档才发现是被网上的一些所谓的教材给骗了,一个基本的文件错误导致了死活配置不成功。

这个文件就是,genericstable。

正确的文件如下:

www GameDev@targetdomain.com
copycat GameDev@targetdomain.com

是用空格或table来区分的,而错误的教材使用copycat: xxx@xxx格式,看起来满是回事,HASH也不报错,却无论如何也配置不成功。

FEATURE(`genericstable')dnl
FEATURE(masquerade_envelope)dnl
GENERICS_DOMAIN(`targetdomain.com')

注意最后一行应该是要伪装成为的domain。
不知为何在Freebsd下并不需要mc里特别写一句去生产hash的genericstable.db,系统在make的时候会自动去做这件事。


特别感谢这个正确的教材:http://www.madboa.com/geek/sendmail-genericstable/

2008-11-17

RHEL手工安装JSON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标配PHP版本是5.1.x,而JSON是在5.2被引入到core里面去的。
升级5.2固然是个办法,但是发布版的二进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本着能懒就懒,能不升级就不升级的原则,决定手工安装。

先编译出json.so

wget http://www.aurore.net/projects/php-json/php-json-ext-1.2.0.tar.bz2
bzip2 -d php-json-ext-1.2.0.tar.bz2
tar xf php-json-ext-1.2.0.tar
cd php-json-ext-1.2.0
phpize
./configuremake

然后找到机器上的php .so目录,因为i386和64系统是不一样的。
locate mysql.so

然后把json.so 拷贝过去。
修改php.ini,加一句。
extension=json.so

最后重新启动httpd.
service httpd restart

2008-10-08

byebye了,freebsd

在一台当今硬件水准的Server上安装FreeBSD简直是折磨。
网卡、ACPI各种零件都不认。
软件还好,不过JAVA等内容缺乏官方支持,还都是Linux Compatible模式运行的。
的确,FreeBSD在某些方面领先了许多年,但是现在风光难现了,企业级的应用清一色的在Linux纸上。

ACPI挂起……
Page Fault 12……
NIC不能识别,必须手工改……

在这次FreeBSD浪费了我2天的时间之后,我毅然决然更换了系统。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在短短几十分钟之内搞定了设备HP崭新的DL-160。

现实是残酷的,GNU的力量不可逆转的,88了FreeBSD。

2008-10-04

不可或缺的机器人Roomba

一个由12颗镍氢电池驱动的吸尘器,注定了没有1200W的吸尘怪物的吸力。由于没有厚地毯,所以不知道这种吸力的缺少会差多少,但是,如果你是地板的话,这个东西的威力惊人。

在一个极其清洁的环境中,一周打扫一次地板可能也感觉不出什么,这时候人工和机器的区别可能不大。但是在沙漠边缘的北京每天清扫是最理想的选择。


地毯式清扫,几乎不放过一个角落。通过灯塔调度可以在房屋之间穿行。扫完一个找到灯塔换下一个房间,都扫完了顺着灯塔的光束找回第一间屋子去Dock充电。
- 就是慢点,每个点至少扫描2次。

高频度、高强度清扫是机器人的长项,在灰尘巨大的北京,在一楼,每天清扫是最好的选择,通过设定Roomba定时器可以实现在每天下班前清扫。
- 虽然扫的很干净,集尘仓也很大,但是吸尘仓的容量也是有限的,猫毛通常都被吸进吸尘仓去了,在我这地界一星期最少清理2次集尘仓。

猫毛终结者,猫毛通常会飘落到各种缝隙处,除了吸尘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办法。而Rooba的边刷设计非常之有效,通过边刷将缝隙里的猫毛都能清理出来吸掉。

节约空间,电视柜下面有一个15cm的缝隙,Roomba的家就在里面,到时间就跑出来清扫,清扫完毕后就跑回去充电,一般人几乎注意不到这个机器的存在。

相对于贵出去6倍使用超声波探头和房间布局图生成器的三叶虫来说,Roomba的路径规划能力很弱,基本上是依靠模式转换来进行半随机行走,但是通过内部的某种Map规划Roomba能实现大面积覆盖。因此不是完全随机跑路。

2008-09-30

Glance of Disney Land

Disney Land曾经是个很遥远的东西,曾经还有人煞有介事的拿着录音机和照相机跑到Disney Land里去一边玩一边嘟嘟囔囔地记录里面的内容然后拿回家去显摆。

世界上一共有5个Disney Theme Park,我居然在过去的2年当中去了4次。。洛杉矶、奥兰多和香港,特别还领略了一次VIP Tour。


Orlando Disney World - 那地方的确是休假圣地,第一分钟就让你有懒洋洋的感觉,另外那地方也是排队圣地,如果你没有超过2个礼拜的假期还是省省吧。哪里除了大就是大,你就算待半个月也不一定能转完,而且随便一个队就能耗你两个钟头。如果入住Disney某个酒店的话别忘了花$12买个杯子,因为那个杯子可以任意多次从饮料机里面取饮料~~

HongKong Disney Land香港的乐园很小却很节约时间,不过比较恶心的是里面的Show居然说粤语的,听着狮子王的随从念叨鸟语真是无语……新开的鬼屋也是鸟语的,也不知道他们在念叨什么~~

Los Angeles Disney Land文化最悠久的。

不过你得由导游带着才能感受到历史。一伙人自己跑进去Disney Land还是无法感觉到太多东西。一个VIP Tour可以给你带来许许多多内容。你会发现在Main Street上的每一扇窗户上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另外还有著名的33 Club,一家及其隐秘的餐厅,只有会员方可入内。乐园里藏着许多复活节彩蛋的东西,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

建议的行程如下。

进门时候从Town Hall那一张演出节目表。
注意,你的规划从此刻开始。

你需要标记出Show - 演出的时间,Disney Land里面的演出是最精彩的,也是时间观念最强的,游乐设施你有功夫就可以玩但是演出不等人,很多演出每天只有2次,需要珍惜机会。宗旨是,游乐项目可以错过,演出不能错过,大多数演出都是乐园里最精彩的项目。

先别急着往里跑,更不要进商店。。进门右手边有一个叫Disney Archive文献馆之类的东西,先浏览一下陈列品,然后看一场介绍Disney Land如何诞生的电影。

出了门,可以顺路从商店里面穿过去,看看要买什么,但是建议最后出来的时候一次购买,否则大包小包可够你受的。

每个Ride前面都有FastPass的机器,每张票限换一张FastPass,上面有时间戳,按照上面的时间回来,你可以不排大队,直接从FastPass通道进去,用得好的话可以。FastPass过期后可以换下一张,但是你同时只能持有一张。

由于FastPass的存在,所以不建议排大队,在人多的设施处换FastPass然后先玩人少的项目。

尽量不要长时间占队。。。我们的习惯之一是派一个人占队。。。但是Disney排队设施之复杂曲折经常使后面的人根本钻不进去,你要当猴子也可以,不过实在是太煞风景。。。





2008-09-29

猫毛终结者 ROOMBA 560

这次跑去LA唯一的收获就是这台iRobot Roomba 560 - 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销售的家用机器人。
正好赶上Fry's的活动,原价$375的Roomba 560降价到了$299,居然比530还要便宜。560相对的优势在于这个型号开始有On Board Scheduler可以定时启动。


Roomba的优势在于价格,相对于价值1,799的Elextrolux Trilobite,这个300美元的Roomba简直是玩具价格。相对的代价就是齿轮箱等关键部件均是塑料的,必须以周为单位清理,否则极易损坏。通常在一个寻常的属于打理的美国手里这台机器的寿命在一年左右。在国内这种粉尘环境下如果不清理恐怕损坏的更快。好在iRobot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将所有机械部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大多数塑料部件损坏后都可以从iRobot的网站上花29~39买个新的,更换大部分部件只需要拧少于7个螺丝。

正好电视机架子下面有一个空隙,正好把坞站藏在下面,每天,Roomba就会按时自动跑出清理,清理完毕后会自动追踪坞站,自己回到充电座上去充电。

因为没有R14电池,所以Roomba灯塔还没有安装,装好之后这个神奇机器就可以依照灯塔指示,穿越房间进行打扫,并追寻灯塔的指示回到坞站充电。




2008-09-21

封口费--北京自来水公司

前一段时间,家里的自来水出先奇异现象,即便是Brita滤水器滤过的水也有怪味。而未经过滤的水更是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且呈现淡黄色。

在小区的人民2个多月的强烈要求下,伟大的北京自来水工人终于展开了调查,并在抛开地面后发现某人TMD把中水接到自来水管子里了。

后又经过了小区居民的强烈反应。政府决定安抚此事。

昨天,自来水公司来发钱了,一次性封口费,常驻居民每人XXX元。中国人的赔偿也就这样了。

中国式赔偿:
河北一啤酒厂啤酒瓶不合格发生爆炸,某人受伤。
赔偿:12捆该厂啤酒。这12捆啤酒要是一起爆炸的话~

河北三鹿奶粉导致某中国南方婴儿肾结石。
赔偿:两箱三鹿奶粉。家长欢喜地领了奶粉然后与亲戚们分享了三鹿肾宝奶粉。


2008-08-29

vi全局替换命令(转)

语法为 :[addr]s/源字符串/目的字符串/[option]

全局替换命令为::%s/源字符串/目的字符串/g

[addr] 表示检索范围,省略时表示当前行。

如:“1,20” :表示从第1行到20行;

“%” :表示整个文件,同“1,$”;

“. ,$” :从当前行到文件尾;

s : 表示替换操作

[option] : 表示操作类型

如:g 表示全局替换;

c 表示进行确认

p 表示替代结果逐行显示(Ctrl + L恢复屏幕);

省略option时仅对每行第一个匹配串进行替换;

如果在源字符串和目的字符串中出现特殊字符,需要用”\”转义

下面是一些例子:

#将That or this 换成 This or that
:%s/\(That\) or \(this\)/\u\2 or \l\1/
—-
#将句尾的child换成children
:%s/child\([ ,.;!:?]\)/children\1/g
—-
#将mgi/r/abox换成mgi/r/asquare
:g/mg\([ira]\)box/s//mg//my\1square/g    <=> :g/mg[ira]box/s/box/square/g
—-
#将多个空格换成一个空格
:%s/ */ /g
—-
#使用空格替换句号或者冒号后面的一个或者多个空格
:%s/\([:.]\) */\1 /g
—-
#删除所有空行
:g/^$/d
—-
#删除所有的空白行和空行
:g/^[ ][ ]*$/d
—-
#在每行的开始插入两个空白
:%s/^/> /
—-
#在接下来的6行末尾加入.
:.,5/$/./
—-
#颠倒文件的行序
:g/.*/m0O <=> :g/^/m0O
—-
#寻找不是数字的开始行,并将其移到文件尾部
:g!/^[0-9]/m$ <=> g/^[^0-9]/m$
—-
#将文件的第12到17行内容复制10词放到当前文件的尾部
:1,10g/^/12,17t$
~~~~重复次数的作用
—-
#将chapter开始行下面的第二行的内容写道begin文件中
:g/^chapter/.+2w>>begin
—-
:/^part2/,/^part3/g/^chapter/.+2w>>begin
—-
:/^part2/,/^part3/g/^chapter/.+2w>>begin|+t$

2008-08-27

几条不重启服务器重新加载配置文件的命令(转)

1、IPFILTER
命令:/sbin/ipf -Fa -f /etc/ipf.conf          //ipf.conf为ipf的配置文件,视你的具体情况而定

2、IPNAT
命令:/sbin/ipnat -CF -f /etc/ipnat.conf      //ipnat.conf为ipnat的配置文件,视你的具体情况而定

3、Squid
命令:/usr/local/squid/sbin/squid -k reconfigure

4、重新加载rc.conf
命令:
第一种:
# cd /etc 
# sh rc
第二种:
# /etc/netstart

5、重新加载inetd(超级服务器)

# /etc/rc.d/inetd reload

2008-08-25

SVN + apache + mysql认证

为了让svn能够利用apache2模块启动,所以需要在apache中加入
mod_dav

另外,为了实现数据库认证,还需要增加两个模块给apache2:

LoadModule authn_dbd_module  libexec/apache22/mod_authn_dbd.so
LoadModule dbd_module  libexec/apache22/mod_dbd.so

OK
搞定了apache之后,开始编译svn的port。只需要mod_dav和apache_apr两个模块就行了。

之后的在 ..../etc/apache22/Include目录下添加svn.conf

# mod_dbd configuration DBDriver mysql DBDParams "host=localhost user=xxx pass=xxx dbname=xxx" DBDMin  4 DBDKeep 8 DBDMax  20 DBDExptime 300 <Location /internal>   DAV svn   SVNPath /var/svn/internal   AuthType Basic   AuthName "Internal SVN"   AuthBasicProvider dbd   # core authorization configuration   Require valid-user   AuthDBDUserPWQuery \     "SELECT password FROM user WHERE  email = %s" #  AuthUserFile /var/svn/etc/svn-auth-file   AuthzSVNAccessFile /var/svn/etc/internal-access-file   Require valid-user </Location>
接下来,就是数据库了,无论你怎么搞数据库关键在于那句select,没错,apache需要自己独特的password加密方案,这就是php语句的:
'{SHA}' . base64_encode(sha1($password, TRUE))

等你搞定了数据库之后,一切都可以工作了。

2008-08-14

决战紫禁之巅

XMM join the family
话说当年为了大猫猫有个活动腿脚的地方,在家里最高的柜子边上给阿猫加了一根货真价实的树干。那根树干有碗口粗细,是在一场灾难性的雷暴雨给摧毁下来的,废了好大力气才弄进屋子里去。自从有了这根杆子,猫就能爬到柜子顶去了。大猫猫凭借着个头的优势毫无疑问地占领了这个平台~

最近小猫猫随着暴饮暴食体型已经向霸王龙靠拢,这小子不时的打着注意占领这个平台。

终于在一个早上小猫向在平台上伸着懒腰的大猫猫发起了攻击,在1分钟肉搏之后小猫占领了这个平台。大猫猫落荒而逃。

在随后的日子里,大猫猫不时地试图夺回这个平台,两只猫一旦发现另一个在上面就会发生一场胜负难料的战斗。随着日子的推移,赢家只剩下一个。

更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宁静的早晨,小猫猫一如既往的得手将另大白猫从平台上赶走,但是就在阿猫准备跳上树干逃走的时候,小猫突然从后面扑击并狠咬阿猫的尾巴,阿猫本能的躬身防御,360转体的同时,身体跑到了柜子外面,脚下一空……扑通一声重响,下面的键盘啊杯子啊什么的都飞了起来,大猫猫疯了一样的逃走了,空气中只留下一撮雪白的猫毛,缓缓从柜子上面飘落……


……意外,只能这么解释。

不过大白猫的记性似乎不好,几天之后,一切都淡忘了。
这一天小猫再次攻击大白猫的王位,大猫顶不住准备逃窜。突然间小猫靠墙,闪开了一条去路。大白猫眼看有机会就窜了过去。就在大白猫经过身边的一刹那,小花狸猫突然发力,前爪勾后爪重重的一蹬,可怜的大猫猫突然被踢出了柜子在空中转体180度下落,又是扑通一声巨响……

大白猫从此就很少去王位了。

想当年小花狸小的时候,一但家里没有人就被阿猫追的满地跑。人回来的时候总是在床底下或某个角落里找到可怜的小猫。

在自然界里弱肉强食是经古不变的道理,看来猫王要换人了。
Once upon a time in dark

2008-07-03

FreeBSD 从零开始

FreeBSD这个东西属于配置一次一年不用管的东西,所以时间长了难免忘东忘西,这里记录下FreeBSD从零开始变成强悍Server的过程。 如果要用GNOME 之类的发行包的话还是Burn a DVD 最省心。 零七八碎的文件散落在4张CD上,如果你烧录一张DVD的话,生活就会简单很多

启动IPF防火墙

一个典型的IPF配置

#== default block
block in quick on rl0 from 192.168.0.0/16 to any
block in quick on rl0 from 172.16.0.0/12 to any
block in quick on rl0 from 10.0.0.0/8 to any
block in quick on rl0 from 127.0.0.0/8 to any
block in quick on rl0 from 0.0.0.0/8 to any
block in quick on rl0 from 169.254.0.0/16 to any
#== TCP
block in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block out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service
pass in quick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port=80 keep state
pass in quick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port=443 keep state
#client
pass out quick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port=20 keep state
pass out quick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port=21 keep state
pass out quick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port=80 keep state
pass out quick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port=443 keep state
pass out quick on rl0 proto tcp from any to any port=5999 keep state #for cvsup/csup

###UDP
block in on rl0 proto udp all
block out on rl0 proto udp all
pass out quick on rl0 proto udp from any to any port=53 keep state

配置网络
如果是DHCP的话直接写ifconfig_xxx = "DHCP" 就可以了。


安装mysql

cd /usr/ports/databases/mysql51-server/
make
记得要在rc.conf中增加mysql_enable="YES",否则手工启动脚本也会没反应。


安装PHP

如果你打算用apache联php的话,还是不要使用sysinstall安装了,那样安装的结果是没有libphp5.so。老老实实去/usr/ports/lang/php5 下去make,记得带上apache22的选项。然后把下面的语句添加到合适的地方。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 .php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source .phps

书写PHP
奇怪的是,PHP似乎并不能自动使用UTF-8方式连接数据库,所以要在PHP中加入以下几句:
mysql_query("SET NAMES 'utf8'");
mysql_query("SET CHARACTER_SET_CLIENT=utf8");
mysql_query("SET CHARACTER_SET_RESULTS=utf8");


安装Apache

Apache可以使用sysinstall从DVD直接安装。
在/boot/loader.conf中可以增加accf_http_load="YES",这个accf的功能:function is to buffer incoming connections until a certain complete HTTP requests arrive.
具体见Http://www.mydigitallife.info/2006/04/23/freebsd-apache-http-accept-filter-error/

启用ftp & ssh
ftpd & ssh是inetd的一部分,所以需要配置和启用inetd

ftp stream tcp nowait root /usr/libexec/ftpd ftpd -l一行的#号去掉。


正确处理DHCP和resov.conf的关系

在/etc/dhclient.conf中加入
static dns:
interface "vr0"{
prepend domain-name-services xx.xx.xx.xx, x.x.x.x;
}


Color

$ export TERM=xterm

$ alias ls=’ls –G’



万一

万一你的网络在某个内网里,只能用proxy的话:
不要相信 export HTTP_PROXY=ip:port 可以确保你的make时引发的fetch能正确执行。那个是骗小孩的~~

躲在防火墙后
csh下设定Proxy的环境变量:
setenv http_proxy 192.168.14.1:8080
setenv ftp_proxy 192.168.14.1:8080
bash下:
export http_proxy=proxyserver:port
export ftp_proxy=proxyserver:port

使用WGET获取ports
上面设定好之后,让我们替换掉FreeBSD中最白痴的一个工具fetch,这个东西在配置了ftp_proxy甚至不能够穿越HTTP Proxy进行ftp获取操作,为此,我们必须启用wget - 或者更强大的多线程工具。如果你跟我一样在Firewall后面无发下手make wget的话,你可以从其他机器上直接copy一个 wget文件到本地的/usr/local/bin下。

然后在/etc/make.conf中添加如下文字,如果没有这个文件就手工建立:
FETCH_BINARY=/usr/local/bin/wget
FETCH_ARGS=-nc
DISABLE_SIZE=yes
DISABLE_SIZE必须设上,否则一个只有fetch才能解释的arg就跑到wget头上去了。
-nc是强制覆盖,必须设上,否则wget会不停的在后面增加.1 .2 .3 .4。


前面之所以要强调在环境里写是因为在网络上充斥这这样的白痴赋值写法:
FETCH_ENV=http_proxy=http://proxy2.zsu.edu.cn:3128
FETCH_ENV=ftp_proxy=http://proxy2.zsu.edu.cn:3128

这是错误的,只要有一点赋值的概念就知道为什么错了。。。


JDK
从安装复杂度到使用程度来说,装Diablo-jdk15之类的东西要远比jdk16要省心,要安全。

SUN-WTK
very few people come to this far,however I need this.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enable linux binary compatible : kldload linux and you should also put linux_enable="YES" in

rc.conf.

And then you should build /usr/ports/emulators/linux_base-fc4, yes perverify required some DLLs.
then you should build /usr/ports/x11/linux-xorg-libs, yes preverify1.1 link to X11.


Freebsd下ZIP不可乱用

如果你使用ZIP去压缩/usr/ports,哪怕是设定了零压缩可需要几个小时。
如果用tar cf 的话,只需要几十秒。

天大的差距啊~~~


用rsync对网站进行镜像备份

by inburst
http://xfocus.org

对系统管理员来说,平时的工作重心应该集中在维护系统正常运转,能够正常提供服务上,这里往往牵涉到一个数据备份的问题,在我所了解

的情况中,有80%的系统管理员不是太关心自己服务器的安全性,但往往对备分镜像的技术相当感兴趣,但由于商业产品的软硬件价格都相当高

昂,因此往往会选择自由软件。这里准备介绍的rsync就是这样的软件,它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备份需求。

一、特性简介

rsync是类unix系统下的数据镜像备份工具,从软件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来了——remote sync。它的特性如下:

1、可以镜像保存整个目录树和文件系统。
2、可以很容易做到保持原来文件的权限、时间、软硬链接等等。
3、无须特殊权限即可安装。
4、优化的流程,文件传输效率高。
5、可以使用rcp、ssh等方式来传输文件,当然也可以通过直接的socket连接。
6、支持匿名传输。

二、使用方法

rsync的使用方法很简单,我就举自己使用的例子来说明吧。

1、系统环境

rsync支持大多数的类unix系统,无论是Linux、Solaris还是BSD上都经过了良好的测试。我的系统环境为:

server: FreeBSD 4.3 ip: 192.168.168.52
client: Solaris 8 ip: 192.168.168.137
rsync 版本 2.4.6(可以从http://rsync.samba.org/rsync/获得最新版本)

2、配置server端的/etc/rsyncd.conf文件

bash-2.03# cat /etc/rsyncd.conf

uid = nobody
gid = nobody
use chroot = no # 不使用chroot
max connections = 4 # 最大连接数为4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 日志记录文件

[inburst] # 这里是认证的模块名,在client端需要指定
path = /home/inburst/python/ # 需要做镜像的目录
comment = BACKUP CLIENT IS SOLARIS 8 E250
ignore errors # 可以忽略一些无关的IO错误
read only = yes # 只读
list = no # 不允许列文件
auth users = inburst # 认证的用户名,如果没有这行,则表明是匿名
secrets file = /etc/inburst.pas # 认证文件名

[web]
path = /usr/local/apache/htdocs/
comment = inburst.org web server

3、在server端生成一个密码文件/etc/inburst.pas

bash-2.03# cat /etc/inburst.pas
inburst:hack

出于安全目的,文件的属性必需是只有属主可读。

4、在server端将rsync以守护进程形式启动

bash-2.03# rsync --daemon

如果要在启动时把服务起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比如:

a、加入inetd.conf

编辑/etc/services,加入rsync 873/tcp,指定rsync的服务端口是873
编加/etc/inetd.conf,加入rsync stream tcp nowait root /bin/rsync rsync --daemon

b、加入rc.local

在各种操作系统中,rc文件存放位置不尽相同,可以修改使系统启动时rsync --daemon加载进去。

5、从client端进行测试

下面这个命令行中-vzrtopg里的v是verbose,z是压缩,r是recursive,topg都是保持文件原有属性如属主、时间的参数。--progress是指显示

出详细的进度情况,--delete是指如果服务器端删除了这一文件,那么客户端也相应把文件删除,保持真正的一致。后面的inburst@ip中,

inburst是指定密码文件中的用户名,之后的::inburst这一inburst是模块名,也就是在/etc/rsyncd.conf中自定义的名称。最后的/tmp是备份

到本地的目录名。

在这里面,还可以用-e ssh的参数建立起加密的连接。可以用--password-file=/password/path/file来指定密码文件,这样就可以在脚本中使

用而无需交互式地输入验证密码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密码文件权限属性要设得只有属主可读。

bash-2.03# 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inburst@192.168.168.52::inburst /tmp/
Password:
receiving file list ... done
./
1
785 (100%)
1.py
4086 (100%)
2.py
10680 (100%)
a
0 (100%)
ip
3956 (100%)
./
wrote 190 bytes read 5499 bytes 758.53 bytes/sec
total size is 19507 speedup is 3.43

6、创建更新脚本

如果有比较复杂的工作,利用一些常见的脚本语言可以有帮助。比如:

bash-2.03# cat /usr/local/bin/rsync.sh

#!/bin/sh
DATE=`date +%w`

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inburst@192.168.168.52::inburst /home/quack/backup/$DATE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 >

/var/log/rsync.$DATE

7、修改/etc/crontab做好定时

比如:

bash-2.03# echo "15 4 * * 6 root rsync.sh">>/etc/crontab

三、FAQ

Q:如何通过ssh进行rsync,而且无须输入密码?
A: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通过ssh-keygen在server A上建立SSH keys,不要指定密码,你会在~/.ssh下看到identity和identity.pub文件
2. 在server B上的home目录建立子目录.ssh
3. 将A的identity.pub拷贝到server B上
4. 将identity.pub加到~[user b]/.ssh/authorized_keys
5. 于是server A上的A用户,可通过下面命令以用户B ssh到server B上了
e.g. ssh -l userB serverB
这样就使server A上的用户A就可以ssh以用户B的身份无需密码登陆到server B上了。

Q:如何通过在不危害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防火墙使用rsync?
A:解答如下:

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服务器在防火墙内,一种是服务器在防火墙外。
无论哪种情况,通常还是使用ssh,这时最好新建一个备份用户,并且配置sshd仅允许这个用户通过RSA认证方式进入。
如果服务器在防火墙内,则最好限定客户端的IP地址,拒绝其它所有连接。
如果客户机在防火墙内,则可以简单允许防火墙打开TCP端口22的ssh外发连接就ok了。

Q:我能将更改过或者删除的文件也备份上来吗?
A:当然可以:

你可以使用如:rsync -other -options -backupdir = ./backup-2000-2-13 ...这样的命令来实现。
这样如果源文件:/path/to/some/file.c改变了,那么旧的文件就会被移到./backup-2000-2-13/path/to/some/file.c,这里这个目录需要自己

手工建立起来

Q:我需要在防火墙上开放哪些端口以适应rsync?
A:视情况而定

rsync可以直接通过873端口的tcp连接传文件,也可以通过22端口的ssh来进行文件传递,但你也可以通过下列命令改变它的端口:

rsync --port 8730 otherhost::
或者
rsync -e 'ssh -p 2002' otherhost:

Q:我如何通过rsync只复制目录结构,忽略掉文件呢?
A:rsync -av --include '*/' --exclude '*' source-dir dest-dir

Q:为什么我总会出现"Read-only file system"的错误呢?
A:看看是否忘了设"read only = no"了

Q:为什么我会出现'@ERROR: invalid gid'的错误呢?
A:rsync使用时默认是用uid=nobody;gid=nobody来运行的,如果你的系统不存在nobody组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可以试试gid =

nogroup或者其它

Q:绑定端口873失败是怎么回事?
A:如果你不是以root权限运行这一守护进程的话,因为1024端口以下是特权端口,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你可以用--port参数来改变。

Q:为什么我认证失败?
A:从你的命令行看来:

你用的是:
> bash$ rsync -a 144.16.251.213::test test
> Password:
> @ERROR: auth failed on module test
>
> I dont understand this. Can somebody explain as to how to acomplish this.
> All suggestions are welcome.

应该是没有以你的用户名登陆导致的问题,试试rsync -a max@144.16.251.213::test test

四、一些可借鉴的脚本

这里这些脚本都是rsync网站上的例子:

1、每隔七天将数据往中心服务器做增量备份

#!/bin/sh

# This script does personal backups to a rsync backup server. You will end up
# with a 7 day rotating incremental backup. The incrementals will go
# into subdirectories named after the day of the week, and the current
# full backup goes into a directory called "current"
# tridge@linuxcare.com

# directory to backup
BDIR=/home/$USER

# excludes file - this contains a wildcard pattern per line of files to exclude
EXCLUDES=$HOME/cron/excludes

# the name of the backup machine
BSERVER=owl

# your password on the backup server
export RSYNC_PASSWORD=XXXXXX


########################################################################

BACKUPDIR=`date +%A`
OPTS="--force --ignore-errors --delete-excluded --exclude-from=$EXCLUDES
--delete --backup --backup-dir=/$BACKUPDIR -a"

export PATH=$PATH:/bin:/usr/bin:/usr/local/bin

# the following line clears the last weeks incremental directory
[ -d $HOME/emptydir ] || mkdir $HOME/emptydir
rsync --delete -a $HOME/emptydir/ $BSERVER::$USER/$BACKUPDIR/
rmdir $HOME/emptydir

# now the actual transfer
rsync $OPTS $BDIR $BSERVER::$USER/current

2、备份至一个空闲的硬盘

#!/bin/sh

export PATH=/usr/local/bin:/usr/bin:/bin

LIST="rootfs usr data data2"

for d in $LIST; do
mount /backup/$d
rsync -ax --exclude fstab --delete /$d/ /backup/$d/
umount /backup/$d
done

DAY=`date "+%A"`

rsync -a --delete /usr/local/apache /data2/backups/$DAY
rsync -a --delete /data/solid /data2/backups/$DAY

3、对vger.rutgers.edu的cvs树进行镜像

#!/bin/bash

cd /var/www/cvs/vger/
PATH=/usr/local/bin:/usr/freeware/bin:/usr/bin:/bin

RUN=`lps x | grep rsync | grep -v grep | wc -l`
if [ "$RUN" -gt 0 ]; then
echo already running
exit 1
fi

rsync -az vger.rutgers.edu::cvs/CVSROOT/ChangeLog $HOME/ChangeLog

sum1=`sum $HOME/ChangeLog`
sum2=`sum /var/www/cvs/vger/CVSROOT/ChangeLog`

if [ "$sum1" = "$sum2" ]; then
echo nothing to do
exit 0
fi

rsync -az --delete --force vger.rutgers.edu::cvs/ /var/www/cvs/vger/
exit 0

4、利用find的一种巧妙方式

rsync -avR remote:'`find /home -name "*.[ch]"`' /tmp/

可以用这种方法列出需要备份的文件列表——这种方法似乎比较少人用到。

五、参考资料:

1、http://rsync.samba.org/
2、rsync examples
3、rsync FAQ

2008-07-02

Creating Your Own FreeBSD 7.0 DVD

[http://it.toolbox.com/blogs/bsd-guru/creating-your-own-freebsd-70-dvd-22791]

Dru (SysAdmin, Technical Writer, Technical Trainer) posted 2/28/2008 | Comments (32)
If you're in the FreeBSD world, you've probably already downloaded or csup'd FreeBSD 7.0 or are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so now. As yes, after what seemed like waiting forever, the announcement of 7.0 went out last night.

I spent this morning making a DVD ISO of FreeBSD 7.0 to be included in the upcoming BSD magazine. Creating a DVD is easy and my instructions follow.

Start by downloading the following four files from your closest FreeBSD mirror; you'll find these files in the ISO-IMAGES-i386/7.0/ directory:

7.0-RELEASE-i386-disc1.iso
7.0-RELEASE-i386-disc2.iso
7.0-RELEASE-i386-disc3.iso
7.0-RELEASE-i386-docs.iso

Note: all of the mirrors are extremely busy today so you may have to try a few before you find one close to you that has some connections left. I saved mine to the download subdirectory of my home directory. I created a staging area, became the superuser and ran the following commands to mount and untar the contents of the 4 files:

cd ~dru/downloads/dvd-freebsd7/
mdconfig -a -t vnode -f ../7.0-RELEASE-i386-disc1.iso -u 0
mount -t cd9660 /dev/md0 /mnt
tar -C /mnt -cf - . | tar -xf -
umount /mnt

mdconfig -a -t vnode -f ../7.0-RELEASE-i386-disc2.iso -u 1
mount -t cd9660 /dev/md1 /mnt
tar -C /mnt -cf - . | tar -xf -
umount /mnt

mdconfig -a -t vnode -f ../7.0-RELEASE-i386-disc3.iso -u 2
mount -t cd9660 /dev/md2 /mnt
tar -C /mnt -cf - . | tar -xf -
umount /mnt

mdconfig -a -t vnode -f ../7.0-RELEASE-i386-docs.iso -u 3
mount -t cd9660 /dev/md3 /mnt
tar -C /mnt -cf - . | tar -xf -
umount /mnt


Next, use sed or the replace function of your favourite text editor to remove all incidences of ||1 and ||2 and ||3 from the file packages/INDEX.

Add these lines to cdrom.inf:

CD_VOLUME = 0
CD_VOLUME = 1
CD_VOLUME = 2
CD_VOLUME = 3

Then, remove this directory:

rm -Rf rr_moved

or you will get this error when you try to create your DVD:

mkisofs: Error: './rr_moved' and '(NULL POINTER)' have the same Rock Ridge name 'rr_moved'.
mki/usr/home/dlavigne6/sofs: Unable to sort directory
:-( write failed: Input/output error

This command (type all on one line) will burn your DVD on the fly; note that it will NOT save a copy of the ISO to your hard disc:

growisofs -Z /dev/cd0 -J -R -no-emul-boot -b boot/cdboot -iso-level 3 .

To instead create an ISO which you can then burn at your leisure, use this command (typed all on one line):

mkisofs -V FreeBSD7 -J -R -b boot/cdboot -no-emul-boot -o freebsd7.iso .

and to burn the ISO:

growisofs -dvd-compat -Z /dev/cd0=freebsd7.iso

That's it. Have fun!

2008-06-18

TortoiseCVS Command Line How-To

A Server with public/private key SSH access only.
How do we setup a environment for Windows to do cvs task with Tortoise "Equipments".

It's easy.

First build a file named “plink.bat” in your test directory.

"C:\Program Files\TortoiseCVS\TortoisePlink.exe" -ssh -i "C:/somefolder/mykey.ppk" %2 %3 %1 %4 %5

I know, the parameters looks wired, but it works in this way.

Second, build an other file named "co.bat" in your test directory.

REM Usage: co.bat
SET CVSROOT=:ext:your_name@server_name:repository_folder
SET CVS_RSH=plink.bat
"C:\Program Files\TortoiseCVS\cvs.exe" checkout -r %3 %2

You should replace all red line with your configuration.

Good luck.

The idea come from: http://www.ibt4im.com/?guid=20040407135232


2008-06-16

Mysql 热备份(转)

1、简要介绍:mysql从3.23.15版本以后提供数据库复制功能。利用该功能可以实现两个数据库同步,主从模式(A->B),互相备份模式(A<=>B)的功能。
mysql 数据库同步复制功能的设置都在mysql的配置文件中体现。在linux环境下的配置文件一般在/etc/mysql/my.cnf或者在mysql用户 的home目录下的my.cnf,笔者的my.cnf则在/etc/my.cnf;windows环境下则可到mysql安装路径下找到my.ini。

2、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配置数据同步(A->B):
(笔者mysql版本 5.0.26)
假设数据库A为主机(将向B提供同步服务,即B中的数据来自A):
A机器:
IP = 192.168.1.101
B机器:
IP = 192.168.1.102

(1).在A机器中有数据库如下:

//数据库A
CREATE DATABASE backup_db;
USE backup_db;
CREATE TABLE `backup_table`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character set utf8 NOT NULL,
`sex` varchar(2) character set utf8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latin1;

#A机器的my.cnf(或my.ini)中应该配置:
server-id=1
log-bin=c:\mysqlback #同步事件的日志记录文件
binlog-do-db=backup_db #提供数据同步服务的数据库

(2).在B机器中有数据库如下:

//数据库B
CREATE DATABASE backup_db;
USE backup_db;
CREATE TABLE `backup_table`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character set utf8 NOT NULL,
`sex` varchar(2) character set utf8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latin1;

注:数据库A和B的数据库结构一定要相同,否则无法构成同步。

#B机器的my.cnf(或my.ini)中应该配置:
server-id=2
master-host=192.168.1.101 #主机A的地址
master-user=ym #主机A提供给B的用户,该用户中需要包括数据库backup_db的权限
master-password=ym #访问密码
master-port=3306 #端口,主机的MYSQL端口
master-connect-retry=60 #重试间隔60秒
replicate-do-db=backup_db #同步的数据库

(3).完成了以上配置之后,将A的mysql数据的权限给B。
A机器:
mysql>GRANT FILE ON *.* TO ym@'192.168.1.102' IDENTIFIEDBY ‘ym’;

(4).重启AB数据库,后:
B机器:
mysql>slave start;

查看同步配置情况
A机器:
mysql>show master status;
B机器:
mysql>show slave status;

(5).在A中的backup_db.backup_table表中插入一些数据,查看B中的backup_db.backup_table表是否同步了数据改动。如果没有看到同步数据结果,即同步不成功,请查看错误(如下)。
当有错误产生时*.err日志文件(可到mysql安装目录下找),同步的线程退出。当纠正错误后重复步骤(4)。

3、实现双向热备(A<=>B):
将以上的(1)-(5)步骤按A-B双向配置即可。

================================================


1、异步复制基本原理

从MySQL3.23.15以后,MySQL支持单向的异步复制。也就是说,1台MySQL服务器充当Master(主库),1台或多台 MySQL服务器充当Slaves(从库),数据从Master向Slaves进行异步复制。注意,这种复制是异步的,有别于MySQL的同步复制实现 (这种实现称做MySQL集群,MySQL Cluster)。

当主库有更新的时候,主库会把更新操作的SQL写入二进制日志(Bin log),并维护一个二进制日志文件的索引,以便于日志文件轮回(Rotate)。在从库启动异步复制的时候,从库会开启两个I/O线程,其中一个线程连 接主库,要求主库把二进制日志的变化部分传给从库,并把传回的日志写入本地磁盘。另一个线程则负责读取本地写入的二进制日志,并在本地执行,以反映出这种 变化。较老的版本在复制的时候只启用一个I/O线程,实现这两部分的功能。

有几个关键性的地方需要注意:

- 主库必须启用Bin log,主库和从库必须有唯一的Server Id
- 从库必须清楚了解从主库的哪一个Bin log文件的哪一个偏移位置起开始复制
- 从库可以从主库只复制指定的数据库,或者数据库的某些数据表
- 主库和从库的数据库名称可以不一样,不过还是推荐使用一样的名称
- 主库和从库的MySQL版本需保持一致

附:资料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710d8010007eo.html

2008-06-11

FreeBSD下查看RAID卡工作状态

转自:http://www.weithenn.idv.tw/cgi-bin/wiki.pl/HP_ProLiant_DL360_G5_Smart_Array_P400i


【前言】

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如何在 FreeBSD 下查看 Raid 狀態,經過[Akira]的指點之後發現可以使用 camcontrol (in the base system)這個執行檔來了解目前 Raid 狀態。另外還發現有人搭配 Nagios 使用,之後有空一點也來試試吧。

【作業環境】

FreeBSD 6.2-RELEASE-p4

HP ProLiant DL360 G5

HP Smart Array P400i (Raid Card)

* ciss0: port 0x4000-0x40ff mem 0xfde00000-0xfdefffff,0xfddf0000-0xfddf0fff irq 16 at device 0.0 on p ci6

SAS HDD 72 G * 2 (Build Mirror)

【安裝及設定】

當想設定、修改 RAID 時可以重開機時當畫面顯示 HP Smart Array P400i 時按下 F8 即可進入 RAID 控制畫面,若是進入 FreeBSD 後想查看目前 RAID 狀態,則可使用 camcontrol (in the base system)。

查看目前 SCSI 裝置

#camcontrol inquiry da0
pass0: Fixed Direct Access SCSI-0 device //-D (standard inquiry data)
pass0: 135.168MB/s transfers //-R (transfer rate)

RAID 正常時狀態 - VOLUME OK

#camcontrol inquiry da0 -D
pass0: Fixed Direct Access SCSI-0 device

RAID 拔掉一顆硬碟時狀態 - VOLUME inte (Interim)

#camcontrol inquiry da0 -D
pass0: Fixed Direct Access SCSI-0 device

RAID 重建時狀態 - VOLUME reco (Recovery)

#camcontrol inquiry da0 -D
pass0: Fixed Direct Access SCSI-0 device

當您將新硬碟插入時系統預設會自動執行 Recovery 的動作,我的主機大約是三十分鐘後就完成 Rebuild 了,然後會吐下列訊息說重建完成了。

May 23 14:04:02 vivaweb kernel: ciss0: *** State change, logical drive 0
May 23 14:04:02 vivaweb kernel: ciss0: logical drive 0 (pass0) changed status recovering->OK, spare status 0x0

補充

另外似乎有 HP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 CLI 這種東西可以使用,不過找了以下網頁後便放棄了。因為有提到 Problems with hpacucli working on all releases. Removed hpacucli for now.

[jcagle HP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 CLI]

[jcagle FreeBSD/i386 Tools for ProLiant]

【參考】

[HP ProLiant DL360 G5 系列規格 - HP產品與服務產品]

[ProLiant DL360 G5 FreeBSDのインストールに必要なデバイス情報]

[RAID monitoring tools and send the alarms to nagios]

[FreeBSD Mail Archives monitoring raid arrays]

[FreeBSD Hypertext Man Pages - camcontrol]

【Log】

初稿-2007/05/23

2008-05-19

低照度与红外摄像机在监控中的应用

慧聪安防:首先我代表慧聪网安防频道感谢三位嘉宾早上来到我们的三层直播间,来参加我们第29期的现场对话节目。下面我们对低照度和红外技术在监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我们进行第一个问题,目前低照度与红外摄想技术已经在监控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下面就请大家来分别介绍一下低照度与红外摄像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发展情况。

王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四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是高感度的 CCD和低照度功能组成的基础部分;第二种红外照明加黑白摄像机,对于索尼中国来说目前并没有这块业务;第三种就是直接红外摄像机;第四种是一些更高端的摄像机,像图象增强型CCD或电子倍增型CCD的摄像机,最直接的一个特点就是灵敏度相对于其他摄像机要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说一千倍或者几千倍,但造价也会大幅提升。
我主要说第一种,CCD我相信大家都会比较了解,它叫电荷耦合器件,索尼应该是国际上比较知名的CCD大厂,我们主要是用在照相机,摄像机上。到2003 年3月份我们在全世界销量2亿5千万,用在监控摄像机上面,我们也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应该是1987年开始,我们叫HAD,一直到了2004年的 SuperExwave CCD,中间经过了四代,越往上走,灵敏度提升会越好。简单来讲,用在低照度功能方面,它所需要的照度或光线方面是越低的。除了CCD芯片之外,还有市场上流行的其他提高低照度的一些功能,比如说昼夜转换,或称彩转黑,还有慢快门,电子降噪等等,这些对低照度功能都有帮助。
第二种就是红外辅助照明,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内置的红外灯,还有一部分是外部的补充照明。第三种就是直接的红外摄像机,这主要是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它有优缺点,优点就是对光线要求比较低,但是成像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用在医疗用途。第四种就比较贵,目前实际上在中国市场应用相当相当少。我要说的就是这样。


慧聪安防:下面我们请景通志达的刘铁军总经理阐述您的一些看法,关于低照度和红外技术的发展。

刘铁军:因为现在监控这块,在全国很多地方需要24小时昼夜监控,所以红外摄像机这一块,包括对红外夜间低照度摄像机,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一个趋势。对于红外摄像这块,我认为也就是这样,而且市场情况会越来越好。

慧聪安防:您认为市场有一个很好的远景?

刘铁军:对,因为现在全天候要监控。

慧聪安防:下面请博康天成的总经理段玉霞女士讲一下。

段玉霞:其实博康天成进入这个领域是2004年4月份进入的,刚开始进入的时候,红外市场还是低照度和红外摄像机的使用,这是我们的一个起步点。开始觉得红外灯安装问题是很大的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出现,案件发生基本上95%以上都是夜间,这是国际上统计的数字。所以夜间监控比白天监控更重要,所以真正的监控,夜间监控是重中之重,像北京这种大城市照明已经足够了,成像清晰度比国外还要好。但是中国大部分城市12点以后是一片黑暗,所以红外灯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红外灯光安装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红外一体机就面市了,发展到今天非常快,因为它的廉价性,方便性,目前市场上无与伦比,当然对索尼CCD来讲需求量非常大,现在也是你们的CCD断档,对中国来讲市场应该非常大。

对红外一体机来讲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目前价格等方面都很好,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成像不清晰。因为红外的波长跟可见光波长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看过国外生产的许多家的红外灯,全部成像都不合格,通不过国家的标准。所以对红外摄像机这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来讲,红外效果这块,不单单是红外灯,还有摄像机芯片的感光的波长,在可见光的清晰范围和红外的情况下清晰范围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可能这块有待于大家共同提高。这是我这方面的看法。

慧聪安防: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超低照度摄像机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DSP等技术发展而推出的监控行业热点产品。请王巍先生讲一下低照度摄像机的行业应用有哪些特色?

王巍:我们对市场充满信心,主要是因为行业应用需求还是放大式的,或者是级数增长,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在这个趋势里面,索尼是看到另外一部分,有更好增长的部分,就是摄像机里面,用户对低照度摄像机同时是高清的,这样一种增长。因为用户可能反映到对图象认识到,最直观就是这个图象清楚不清楚,到了晚上因为很多的摄像机低照度功能提升,可能伴随着噪波的产生,清晰度可能不够。实际上我们有一款摄像机,有比较好的采照,清晰度比较高。第二点,对低照度要求,之前可能在90年代之前偏于黑白摄像机的要求,之后对于彩转黑有很高的需求,这个摄像机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相当流行。

然后在应用场合,我有新的看法,有些情况是说它可能不方便加光源,举例来说,在医院病房里面,我们想因为要对医生,或者值班护士,要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如果在病房里加光源,就需要用到低照度的功能,包括红外。另外还有一些不合适加光源部分,比如说我们监控的话,是为了防范,有些单位不方便让别人知道我在这个地方安了摄像机。
王巍:这种情况我们也是用低照度功能来实现,而不是补充光源。还有一部分是没有条件的,举例说在室外,或者有大片空地,想加光源很难,我们之前碰到一个项目,是在一个工厂需要24小时的监控,对整个厂区都要监控。后来发现那个厂子非常大,而且没有路灯,这种情况图像出来效果就很差,这时候也必须用低照度的摄像机,以便于得到更清晰的图象。简单说就是这几种情况。
慧聪安防:其实红外摄像机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物体,那么红外技术结合摄像机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呢?请段女士说一下。

段玉霞:我结合我们的产品说一下。按我们公司的理解来讲,这个红外技术结合摄像机有几方面,第一个就是近距离的监控,现在我们主推就是红外一体机,主要是 50米以内的,因为这种机型,客户第一个不用再加镜头,只要用我们这个产品就可以了。我们针对客户的要求,安装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这个机型做不到长距离,100米以内可以用索尼公司的CCD,但是100米以外就一定要枪机再加红外摄像头。因为这与它成像的位置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成像基本上是清晰的。如果你超过50米了,采用定焦的肯定有一段距离看不清。现在用枪机加红外摄像头,可以保证图象质量清晰度。超过100米,因为波长的问题,成像位置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一体机是40米CCD的,通光量有一定的限制。你超过100米的时候,我们要求客户用红外灯,晚上要重新聚焦一次,保证清晰度。基本上我们公司是这样给客户指导的。刘总这块可能比较有经验。



慧聪安防:段总是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给大家讲的。

段玉霞:实际上我们是做产品为主,从去年8月份开始进入市场。因为中国的市场的特殊性,我们也看好红外这个市场,但是这块如果不切身去做,很难知道客户具体需求。在实践过程中给客户服务的时候,会给他们做更好的指导。以前我们不是这个圈子的,但是我们为了这个市场也会做这方面的东西。因为夜间监控是永久的问题,白天监控索尼都已经解决了,夜间就由我们解决了。
慧聪安防:刘总讲一下。

刘铁军:我想讲一下低照度摄像机。因为近十年出了很多摄像机,就我个人了解,目前低照度摄像机可以说没有很大的发展。红外摄像机,红外技术可以发挥作用。低照度摄像机有一定局限,由于光线的,室外环境,照度不足捕捉不到清晰的图象,所以加装了红外照明器,市场上就出现了红外一体机。这个虽然图象不太好,但是大家可以凑合用。它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没有解决光雾光照的问题,大家晚上用红外一体机的时候都会看到很白的画面,那就是光雾。红外技术结合摄像机的发展,肯定红外技术和摄像机集成化,市场上出现红外一体机,包括我们现在的球形云台带红外的。这个我就不多讲了。

慧聪安防:谢谢刘总。目前市场上标榜的低照度摄像机无论是厂商或是代理商,对低照度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国内市场在低照度摄像机的技术规格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索尼公司王先生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巍:在低照度标识方面,我们还是呼吁国家主管部门要去规范这个事情,因为简单来讲,低照度这个值,我们常规看到的,尤其用户端,它可能最关键就一个值,你低照度是多少,多少lx就完了,低照度(lx)这个值,一定是和状态相关的。如果我们要比较几个人的个头,一定要让他们站在同一个高度上,不能一个站在椅子上,一个站在地上,这样肯定比起来结果是不公平的。现在市场上大量存在这种情况。

比如说我们索尼摄像机,在夜间红外照明是1.4(lx),在不同的光圈值,我们实际上对于摄像机形成最大的影响,就是通光量不一样,光圈的值越大,实际上需要的通光量越小。如果同样的标识之下,前面的照度值是一样的,后面RE值也不一样的,这个项目低照度值越好。还可以简单理解成,现在市场上有些厂家标的 F1.4、F1.0。在F1.4的情况下,它的照度应该更好一些。第二个值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后面标的30RE,这个指标很多年前就有了。当时中国对黑白照相机,10%就是70毫伏,在后面就没有任何标准了。我们现在可以参照日本国家标准,对于低照度是50%,简单可以理解,如果我们拿个表接到我们摄像机,它的电压是不能低于350毫伏的。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屋子里,我们拿着摄像机测电压,我们来调节光线,光线越来越暗,测的值就是最低照度值。有些厂家和我前面提倡的相同,对用户来说如果国家没有标准,用户就不知道怎么去选好摄像机,用户都希望选的摄像机真正能够起到作用。所以希望用户能够选择一些守规则的厂家。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厂家标RE就是5%,我们标的是30RE,有些厂家可能不标。不标的话大家可以理解成它的输入很低了,可能10%都不到。我们还可以把光线在调暗可能都不是10%了,一般情况下低于5%就看不到了,所以国家标准是不得低于10%了。有些厂家把慢快门打开,叫灵敏度提升,这样前面照度肯定很低。有的厂家标在0.01,用户根本就用不到这个,所以希望用户注意到这个问题。

另外关于灵敏度提升了,标了慢快们提升可能还好一些,有些厂家根本不标,它所能做到慢快门打开最低限度,比如128倍写在那儿,这样用户使用可能会吃亏。另外一个ADCON就是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增益我想大家都会知道低照度的情况下把增益打开,增益就是一个放大器,它会放大你的信号,因为我们要捕捉到的信号要足够强,在晚上不够强的时候,我们要放大,但是可能噪波也会上升。测低照度值,国外标准要求把摄像机增益控制放到最大,这时候测的最低照度值。 ADCON目录不打开,这个值可能是0.06,0.07,可能就有问题了。这个值可能对于用户来说大家都不用去管它。大多数厂家标明是ADCON,有些厂家可能标ADCOFF,如果不标,测出来的值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在照度值的比较,我更建议客户还是要给限定一定的状态,比如说外一样的镜头,在同一个场景里面来测试摄像机,尤其是放到同样的监视器上看这个图象效果,这样可能更直观。



慧聪安防:那么请大家介绍一下贵公司的产品是如何解决日夜转换型摄像机白天与晚上不同要求的?

刘铁军:我们公司的产品是这样的,因为要24小时全实时夜间监控,白天和晚上一般摄像机的后焦需要调整,我们就把摄像机的后焦稍微偏移一点,这样我们白天可以看,晚上也可以看,主要是能提高清晰度,不用白天一个后焦点,晚上加了红外照明器又得调一遍。

慧聪安防:段总给大家介绍一下。

段玉霞:我们就是建议客户用红外镜头,红外镜头要比普通镜头清晰得多,而且晚上不用定焦。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低照度的变焦标识这个问题。国内市场有很多针对这个标准没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较,很多摄像机标的参数比索尼还要低,但是效果比它那个差很多。有的客户问我们哪个参数最重要,如果你国产的摄像机,任何参数都不重要,你要去测,在同一个环境试一下,你哪个OK了,就选哪个。

刘铁军:现在摄像机市场太混乱了。

段玉霞: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检测都是用人眼睛看,你的眼睛肯定和我的眼睛不一样,所以有的时候很难判断准确。就像我们做监测报告,我觉得也很难为他们。所以你们慧聪作为行业媒体也好,作为公安部一所也好,真的要规范一下。

慧聪安防:我们是想把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信息提供给用户,希望给他们一些帮助。



慧聪安防:有很多网友问我们,你们网上那个产品是不是真是这样的?我们是媒体,只是提供一些信息,至于说这个产品的好坏需要自己去比较、测试,我们也不能误导消费者,或者误导用户,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借用我们这个平台通过事实展示自己的产品,公司实力。

王巍:从索尼角度,我补充两点。第一点,从索尼来讲,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CCD灵敏度的提升,我前面讲过四代CCD,就是HAD, SuperHAD,ExwaveHAD,现在最新的叫SuperExwave,其中最有名的是ExwaveHAD,很多人把它用作了低照度CCD的通称,中文名称叫超感度,还有2004年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推出的SuperExwave CCD,尤其对夜间灵敏度的提升,也就是近红外光的灵敏度有超过50%的提升,那么也就是说可以适应更低的光线。

第二点补充就是段总提到的,摄像机和红外配套的问题,因为这两个一定要有相关性,因为摄像机需要一定光线,这个可能是可见光,也可能是红外光。红外光所能够发出的光线是要跟摄像机配套的,如果某一个摄像机标的是0.02lx,但是实际上是0.2lx,就差了10倍,用户配套的是0.02lux的红外灯,功率可能就不够,配套出来发现效果不好,其实跟摄像机的标识有很大关系。这方面也希望用户在以后配套方面要多考虑这个问题,尤其要加强实验,否则可能花了钱最后起不到效果。

慧聪安防:这是从实用角度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随着城市监控需求的增长,对远距离红外摄像机提出更高的要求,景通志达公司是如何提高这一指标的?

刘铁军:主要是解决光雾光照的问题,我们公司解决了这个问题。像我们现在目前有500米系统,500米系统就是一个夜视摄像机,加变倍镜头,加上纳米摄像头。因为我们不提倡用一体机,包括红外一体机,因为它有光雾光照问题,夜间捕捉不到清晰的图象,主要是光雾光照的问题。


慧聪安防:我们知道景通志达研制了水平云台摄像机?

刘铁军:对,它最大视角可达270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仰视的球机。我们景通志达近十年一直专注于红外产品,主要就是镜头和红外光源隔离开来这项专业技术。因为我们做红外将近十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说研发这块,从最早的10到400米的红外灯,包括红外半球,当然了还有红外一体机,我们也是把镜头和红外光源隔离开来,让用户白天晚上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图象。从而到500米的红外夜视系统,一公里的微光夜视系统,还有今年三月份上市的球型云台摄像机。把摄像机和红外结合在一块,用户拿过来就可以用,主要是用户对摄像机和红外的匹配,包括刚才段总说的,它有的时候摄像机和红外灯的匹配,包括镜头用多大的,我们给集成了。今年三月份上市的,国内销量很好。11月份北京大展,我们推出了9寸的,这个也是一个专利产品。水平垂直360度,加上大功率红外光源,还有一个是唯一可以仰视的球机,垂直视角可以达到270度。因为里面结构是死的,比如说9寸,你可以专门买9寸球机,也可以加装枪机加镜头,自己加装,比较灵活,对用户是多种形式。它120的镜头也可以装,主要是把镜头和红外光源隔离开来这项专利技术,从而使用户在夜间得到一个清晰的图象。刚才说了,包括红外一体机有一个光幕光照的问题,就是大家晚上看到镜头一片白。

慧聪安防:索尼公司是在红外摄像机方面如何提高质量的?
王巍:本身来说,摄像机可以识别近红外线,或者说加红外灯是不同的技术。红外灯并不是我们的长项,段总和刘总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们索尼还是提高摄像机性能着手。而远距离夜间监控,我们其实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前面我介绍的第四类,就是用了更高端的增强型高端CCD,但也相当贵。现在在国际上有两种用途,第一种适用于医疗,第二种是用于一些高端的应用。比如说港口、边防,军事等等。我们有一款摄像机,我们叫XIS广域监控系统,它可以达到两公里左右可以判断人形,一公里可以判断熟人。

慧聪安防:清晰度很高的。

王巍:这个实际上也是通过高灵敏度CCD达到的,但在中国应用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因为造价非常高。所以在这种远程的,需要远距离监控场合,从我们摄像机厂商角度,如果摄像机本身达不到可以配红外,或红外仍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考虑这类高端的产品。

慧聪安防:那段总介绍一下。

段玉霞:我们远距离,300米以内用这块基本上够用,以上的话,就用LED。LED这个产品来讲,目前达到300米,这种灯功率已经发挥极限了,再远的话,可能从材质来讲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和中科院合作,就是搞激光夜视的红外。这个激光发光器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说距离比较远,但是角度比较小。我不太推崇使用普通红外。因为现在很多做红外发光器,图象比较小,因为你看500米图象是振动的。实际应用,因为从它的造价来讲,从索尼高端的机器,造价来讲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从成像这种达到什么什么效果也是很难的。远距离的,我们现在就是这种处理方式。

刘铁军:我接着段总的话讲。因为激光红外两公里,确实寿命比较短,而且三两个月就不行了。激光管一定要保持30度以下才能延迟激光管的寿命,现在目前激光管就是一个寿命问题,就是温度控制问题,我明年准备开发,激光红外三公里的。主要是在激光管的温度控制,要做到一个技术上的一个整合,一个技术。是这样的。


慧聪安防:说明激光红外应用方面还是……

刘铁军:对,它呈的图象应该是斑马纹的,像红外这块,500米之内用LED是可以的。激光这块是远距离,500米到3公里之内用激光的,因为它是一个点阵。但是激光如果要看近距离的,300米,500米,不可用,只有在500米以内才可以用。主要就是现在激光这些厂家对温度控制问题,导致了激光红外这套设备的寿命问题。

慧聪安防:我们也知道枪机加镜头再外置红外的前端监控系统一直是工程商及器材商所使用的红外监控方式,但是在这施工过程中带来不变,那么目前市场上有没有好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请大家介绍一下。

刘铁军:目前就我了解的市场,红外一体机没有解决光幕光照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上很大的弊病,因为夜间成像的时候捕捉不到清晰的图象,画面会有一层白。所以球机,我们开发的这个包括9寸的,包括12寸,应该广大用户在工程当中使用。因为非常方便。

王巍:从索尼角度来讲,我们实际上还是从摄像机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觉得对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光线确实不足,那么补充红外照明应该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当可见光有一些,或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到摄像机对近红外光的适应性,也就是光谱中700纳米至1微米的范围。我先介绍一下 Sony在这方面的方案,也就是红外滤色片移除的昼夜两用监控技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在白天光线里面也有红外线,但是这种红外线可能在白天不是很有用的。白天我们都用可见光,可见光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从红一直到紫,都是人的眼睛所体现出来的,就跟一些红外线射到皮肤上会有灼热感一样,都是人的感觉。所以我们摄像机就是还原或模仿人眼所看到的情况。尤其是在黑白之后,大家更喜欢彩色的。我们就考虑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后来研发了彩转黑方面的技术,白天还是彩色图象,靠的是滤色片,红外线进来以后,带来颜色的失真,以及会带来一些噪波的上升等等。所以白天我们就拿滤色片把红外滤掉。到晚上我们用近红外线,我们就把滤色片移除,从外面光进来可能包括一些红外,但是我们的图像呈现是黑白的。这是我们彩转黑的技术。

第二个,我们还在不断提高CCD的性能,我们会让CCD以后逐渐接受和适应更多的光谱中间的段。今后有可能不是700纳米以内了,可能范围更大了,我们今后是这两个方向。

段玉霞:大家都说了很多,其实做工程,没做工程以前,我觉得一体机,要选的话选索尼是最好的,然后配上我们红外灯绝对能达到这个效果。但是真正做工程,发现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体机,索尼只是以亮点做基点,这时候如果配一个红外,效果可能更好。因为一体机是方便,现在我在评价来讲,最大就是方便,就是把以前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一些从来没有搞过工程的人上就OK,非常好,但是一些细节问题处理上还是有问题。

王巍:而且视频这方面的技术,如果我们要上一些新功能,会首先用在枪机上面。

段玉霞:所以我现在要做工程,我可能越来越喜欢用枪机。

慧聪安防:实际效果是最好的。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在夜视监控领域中影响摄像机监控成像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段玉霞:其实从我们自身来讲,红外在中国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大家做的红外,可能基材一样的情况下,效果差不多,现在图象怎么样,清晰度不够。我分析了一下就是捕光不均匀。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我不知道刘总有什么意见,我觉得红外这块光更均匀的话,远距离红外角度最小,可能光最均匀。如果在民用这块,怎么样让LED发光角度更大,中间这个光斑,凝结的能量更好,可能更均匀。从我们红外发展角度来讲可能是这两方面。

慧聪安防:王先生给大家讲一讲。

王巍:前面可能陆陆续续提到很多点,我总结一下。第一点,我觉得还是要根据光线情况下选择低照度技术。有几个原则,第一个,光线一定要大于摄像机的最低照度要求,有可能是可见光,如果是没有可见光,你看你能不能补光,或者需不需要补光。然后第二点,就是关于彩转黑的摄像机问题,这方面我觉得首先要注意一点,段总刚才也提到,一定要尽量配红外镜头。因为摄像系统对于光线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如果别的环节不能配套,就有问题了。举一个简单的区别,就是焦点的问题。如果配一个可以不感红外的镜头,白天看的很清楚,晚上就看不清楚了,那是焦点偏移。实际上对用户来说可能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一到晚上就调一次。所以我们希望用户多增加点投资,去选一个好的红外镜头,这样来说我觉得会对彩转黑的摄像机使用有帮助。

第三点,从摄像机选用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大家,有可能尽量选用灵敏度高的CCD,刚才我介绍索尼有四代摄像机,现在有三代同时存在市场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有。这种灵敏度提升,其实是伴随着我们尺寸改变的。新的产品即使CCD尺寸缩小了,但灵敏度仍有不小的提升。另外一些功能,比如说刚才说的慢快门,数字降噪。这个我没太提,数字降噪,就是通过数字处理,可以降低噪波,更突出我们想要的信息的主体。还有像DSP数字处理,这方面也会有一些小功能来提高性能。实际上有很多摄像机,索尼都会固化了一些DSP芯片,就是这样的作用。
第四点,就是建议还是要合理的利用,或者说对于某些客户可能慎用帧累积的功能。再一点就是最低照度的状态,既然大家要去选用低照度摄像机,一定要关注它的后面的状态。选定状态之后更稳妥的方式还是自己要安排一个暗室,自己比较一下,或者试一下,这样会把市场上一些虚标,或者不标状态可以滤掉,然后对有些项目里面,对摄像机选用,还是在同等状态下比较,这样才可以达到相对科学的结果。

最后一个还是希望大家要根据预算的情况选择摄像机。比如说我们谈到最高端索尼摄像机可以看到两公里,这个造价较高,可能有国防,森林防火等确实很关键的领域,需要使用我们更高端的摄像机。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普通的,现在几千块摄像机更占主流,这样不同的预算,选择可能也不一样。我要说的就是这样。

刘铁军:他们说的很全,我认为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我觉得摄像机接受光谱宽度这块,我觉得最好索尼,像王先生说的,慢慢技术上开发,提高摄像机接受光谱的宽度,这点希望能有所突破。别的我就没有什么了。

慧聪安防:谢谢三位嘉宾,今天来到我们慧聪网直播间参加我们的节目,谢谢。

2008-05-18

“红外线一体机”技术浅谈[转]

虽说“水清则无鱼”,但总不能一天到晚打迷糊仗,消费者的权益也得照顾一下。CCD为什么能看到红外线?CCD本来就能看到红外线!它本来就对红外光有感应,不信,拿个黑白摄像机,关掉电灯,拿个红外灯一照,影像不就出来了!那彩色CCD为什么看不到红外线?事实上,彩色CCD也看的到红外线,就是因为它能感应到红外线,会干扰到D.S.P(影像处理主芯片)的运算,导致”偏色”,因此,得想个办法让它不能接收红外线,方法就是:让CCD戴上“太阳眼镜”,只是人戴的太阳眼镜是隔离紫外线,而CCD戴的是隔离红外线,这就是彩色CCD上头黏的那片滤光片。先看张图:这是滤光片对每个波长光的穿透率,横轴是波长,以奈米(nm)表示,纵轴是穿透率,我们看到从380nm-645nm穿透率是约93%,刚好就是可见光的范围(紫-靛-蓝-绿-黄-橙-红),就是彩虹的颜色嘛!600多nm是红色光,在它往右以”外”,就叫“红外线”,是”红色以外的光”不是红色的光,因为眼睛已经看不到了。

再来,380nm左右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紫色,在380nm往左以“外”,就叫”紫外线”,眼睛一样看不到,但会照伤我们的皮肤,让青藏高原同胞晒的黑黑的,脸颊红红的。话扯远了,从上图我们看到,滤光片已经把红外跟紫外光挡掉了,只剩可见光进来,所以,彩色CCD就看不到红外线了。那黑白CCD为什么不加滤光片,难到它不怕色干扰吗?呵呵!黑白摄像机本来就没颜色,何来“色”干扰?所以在早期,红外线摄影机就是用黑白摄像机,加上红外投射灯就行了。

后来彩色摄像机越来越普遍了,总不能白天用彩色摄像机,到了晚上再用黑白摄像机打红外灯吧,这就重复投资了,了解了上头的道理,就有人想出个方法:当有光线时用彩色摄像机,当没光线时,把CCD上头那片滤光片拿掉,再打上红外灯,这不就得了!“日夜型红外线彩色摄像机”就这样出来了!这很像读书时去办公室找老教授,他在看书时戴个老花眼镜,抬头看你时就把眼镜往头顶上挪开,就是这个动作,所以,上头那种摄像机,在CCD前装了个机械结构,用电磁阀把滤光片拉开或推回去,在作动时听的到“喀察”一声。说到这里,学过光学的人必注意到,CCD有滤光片跟没滤光片,光线折射率会不一样,把滤光片拿开,打上红外光,折射率又会因波长不同会有些差异,这加起来就会造成焦点偏移,就是“失焦”,因此,刚刚所说的,不能只把滤光片移开,还得补上一片镜片来调整折射率,也就是一片滤光片跟一片普遍镜片在抽换。这种“日夜型红外线彩色摄像机”是日本人搞出来的,实在太贵了,想仿嘛,模具贵又怕被告,就有些天才老板干脆就把滤光片拿掉了,不就看的到红外线嘛!怕色干扰,那就用在室内啊,有些偏色,便宜嘛!干麻计较那么多,这叫“彩色室内日夜型红外线摄像机”。老是这样蒙也不是办法,后来有人想到办法,依旧从滤光片下手,搞出这种滤光片:看到没“关大门,开小窗”让850nm那段红外光漏了进来,所以在晚上没灯光时,只要打上850nm的红外光,CCD就看的到了,这招真是既省钱又方便,换个滤光片就行了,只是要注意不是随便拿个红外线投射灯就行了,必须是850nm的!但是因为850nm跟可见光波长很近,850nm投射灯常会产生少量可见光成份,看到的是红色的,那就是“红爆”的来源。红外线夜视问题解决了,在来是白天的问题了,既然那滤光片会让850nm的红外线漏进来,就会产生色干扰,也就是“白天偏色”的由来,这只能用软件来调整DSP的程序,尽量减少色偏,谁说没色偏,肯定是吹牛的!

开始步入正题“红外一体机”:上头说的红外机,在使用上得配上红外灯,在户外时又得加防护罩,摄像机还要有镜头,整组体积庞大,价格又高,近距离使用时就像大炮打蚊子,不太现实,就有人想到用LED,就是遥控器用的LED,有850nm的,洗块板子,装他几十颗,加个光敏电阻(CDS) 来侦测光线强度当开关来控制LED,板子中间挖个洞,再买片摄像机板,装个机板镜头,往LED板一套!红外一体机就出来了!这时期的红外机有些问题,一是 LED发射角度是固定的,因此打出去的光线无法调整,只能搭配几种角度的镜头;第二,功率不高,打不远,市场量又不大,想要LED厂帮你订做,门都没有,因此,效果不太好,但是很少人在搞,价格又高,可卖到2000多,十多年前搞这玩意的人还真的赚了一票。

其实,在那时候,搞摄像机的单子都接不完,那有空理这雕虫小技,光卖机板给人装红外机就很好赚了。随着科技的进步,LED 功率越做越大,越来越亮,尤其民用上的红绿灯改用高亮度LED,这时有一颗LED出来了,就是拿红绿灯用的那种,改成红外线,四四方方的,叫“食人鱼”,拿来用还挺不错的,但角度是固定的,不太实用,就有人想到开了片透镜,放在LED板前头,不就可以改变发射角度了吗,还去申请了专利,别人还不能用,怎办?山不转路转,反正这时市场量也出来了,LED厂也就甘愿生产不同角度的LED,连直径5mm、8mm(E-Power),都有了,直径2公分的都有。这时,问题又来了,在电路方面有过热,光学上有黑边及均匀度问题,在机构上有白雾、漏水、雾气等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过热别以为LED就不发热,“冷光LED”跟本还没出现,以50颗5mm、20mil(芯片大小)LED为例,想打到户外40米,电流至少得到80毫安,如果又密封在壳子里(户外当然要密封),LED板上温度会飙到90度,还有,LED是正温度系数,也就是温度越高电流越大,电流越大温度就越高,LED本身会耐到100度,但板子后面那颗CCD可只能撑到60-70度。这时,画面开始就发白了,看起来白朦朦的,这是因为CCD过热,暗电流增加,白底上浮,再烧下去,CCD就挂点了,怎办?一是降低电流,只用30-40毫安,打不远怎么办,那就用吹的,反正密密麻麻的LED,看起来就像能打的远,还有就是加风扇,但在密闭的壳子里,风扇能撑多久?呵呵!看着办!最好的方法是加定电流电路,不让LED过电流,但也只能用在60毫安以下,那改用大颗的高功率LED呢?一样,能量不灭定率,发光越强,发热就越多,我看过400多颗LED做的投射灯,加了散热片,往上打颗蛋还真能烤熟!呵呵!敢用的人就能赚到钱。

总之,过热是红外一体机最大致命伤,想打长距离的用户,千万得三思!黑边及均匀度这好解决,LED板上LED的角度得调配好,要跟镜头视角相配合。

比如说4毫米镜头得搭配宽角度LED,8毫米镜头LED就要用小角度的,12毫米就得配15度LED,再加些不同角度的LED补光,让打出去的光均匀些,这些只要花些时间做做实验就行了,不要那么懒,要把LED就搞上去了,不是打不远就是画面搞了黑边出来。白雾有两个原因:一是LED光漏到镜头里,也就是镜头上那个隔离圈跟玻璃没密合,让红外线漏了进去,最好就把隔离圈用铝圈做,直接穿过玻璃面,不过成本高了些;在来就是如果用宽角度LED,红外线打到遮阳罩再反射回镜头,会照成白雾,解决方法就是把遮阳罩退后些。漏水这纯粹是机壳设计不良,防水垫圈材质不好及组装不慎所造成。雾气主要是密封不良,有些方法:1、装个干燥包,两下就不行了,吸饱了水,更惨;2、充氮气,还没出货就漏光了; 3、镜头跟玻璃隔离,独立开来,对漏光还有效,结果雾气集在小玻璃上;4、开通气口,加风扇,没雾气了,但会漏水;5.玻璃镀膜,是不沾水,但防不了雾呵呵!还是头大。

每家都说解决了,信吗?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镜头别用太便宜的,用好一些的,效果会比较好,如“XX国进口红外机专用镜头”;机板找质量好点的,1/3索尼的当然会比1/4SHARP的感度好些,当然了,如果采用索尼Ex-View也行,但成本高太多了,还有,哪来那么多Ex-View CCD让你来卖?还有,机板只有分质量好跟质量差,不要争论谁的DSP好,给你一颗奔驰引擎你也不一定能造出好车子。红外线用的机板跟一般枪机用机板在程序上有些不同。要注意,总之,红外线一体机是最近最火也最具争议性的摄像机产品,工程商对它是又爱又恨,希望透过大家的讨论,能走出一条路!

深圳有许多大的厂家红外产品有很好的保障,红外线摄像机在国内市场得到一致好评,因为它们的产品出厂都有经过夜视检测的。

监控摄像机大全

如何看懂摄橡机技术指标

在摄像机这个圈子,一张彩页里的技术指标其实就已经涵盖了大部份的技术,不信,有几个人敢说他完全知道的,不管是销售人员或工程商,最先拿到的就是一张彩页,而那张彩页,大部份就在吹牛,只有在最后的技术指标上还”稍”有些学问,今天就带大家来搞一搞:

预计分”知识篇”及”实战篇”, 知识篇我来说,实战篇就由各位提供资料,大家一起来演练演练,有意踢馆的厂家也不妨一起参与,增加些趣味性…

在搞清楚技术指标之前,要先搞清楚下列东西:

1.成像元件
也就是CCD啦!(当然也有C-MOS),主要区分为彩色,黑白,1/3”,1/4”, 1/2”及品牌,

尺寸:
大小的差别主要在于灵敏度,也就是最低照度,1/4照度会比1/3差,原理很简单:相同数量的感 光点,摆在1/4上的每一点一定比较小点,他的受光就较少,当然照度就较差,好处是便宜一些,还有体积较小,板子可以做小一些.

品牌:
以价位来说,从贵到便宜,分别是 Sony, Panasonic,Sharp,A1(L.G)这几种,
如果用Sony 通常会标“Sony Super-HAD CCD”这是Sony的注册商标,或是低照度会标 “Sony Ex-View CCD“ 在CCD的制造过程中有一个制程叫作”HAD”, 所以不管那家的CCD 都可称为” HAD CCD, 但索尼改进了这个制程,认为做出来的CCD品质较好,就叫做”Super-HAD”并把这名称注册, 因此只有索尼有所谓的 Super-HAD CCD, 在一般型录上常看到 “ 1/3” SONY Super-HAD CCD” 就是这样来的,不可能标” 1/3” Sharp Super-HAD CCD” 那会闹笑话的.
Ex-view 是索尼CCD注册的专有名辞, 强调照度比 Super-HAD 更低,当然价格也贵多了,其它特性及接脚都跟原来Super-HAD 差不多.

而不是用SONY的,就只标” 1/3” Color CCD“ 了

2.像素:
在PAL 制,有752(H) x 582(V),也就是所谓44万画素,及500(H) x 582(V) 也就是所谓25万画素, 在NTSC制,有768(H) x 494(V),也就是所谓38万画素,及510(H) x 492(V) 也就是所谓25万画素,44万画素,就叫高解,25万就叫低解,普解或中解.以上讲的画素是指”有效画素

3.分辩率:
这就比较好玩了,25万像素的摄像机,其技术极限大概是320条,在十多年前,台湾搞出了摄像机,大概就280-300条之间,但跟日本货比起来就差了一截,怎办? 那就标350线好了,后来又有新公司及韩国搞出来了,大概在300左右,那就标380条好了,到了近几年,大陆也搞出来了,怎办?那就标420好了!,搞到现在,全部都标420了,无耻的还有标450 ,更让人搞不懂的是,不管在台湾或是大陆,送去检测,居然也是420?真让人匪夷所思!

而44万的,技术极限大概在480线,一般中,台,韩做出来大概就是400-450之间,同上理,就标480,500,520,550吧!各凭良心.
还有,最近流行所谓520线的更是个大骗局,为什么他说520线?是因为主芯片用索尼HQ1(CXD3172AR),翻遍原厂资料,找不到520这个字,只有非官方说法:是有520线,但仅限Y/C输出.所以只要是HQ1方案,大家就标520,在加上灌水法,550及560就出来了,估计580也快有了.

4.最低照度:
最简单的定义:在暗房内,摄像机对着被测物,然后把灯光慢慢调暗,直到显示器上快要看不清楚被测物为止,这时量光线的照度, 就是最低照度.够含糊了吧!,实际上还得考虑用几毫米镜头,入光量多少,摄像机AGC必须关掉,视频讯号是降到多少IRE等等.几乎没有厂家会去做这种测试,
那…..老故事又来了,很久很久以前,松下跟索尼的机子低解的标1.1Lux(F1.2),那台湾做出来就标0.5吧,后来的只好标0.2,你标0.2,我就标0.1,他标0.05…….就这样了.

还有,高解CCD照度会比低解的差,还是老话,同样芯片面积,一个摆了44万点,一个摆了25万点,那个大点?

5.讯噪比:
任何电路只要通电后都会产生噪讯,包括元件及线路本身所产生的,当然噪讯越小,画面看起来会越干净,我们用视频讯号跟噪讯的比值来表示,那当然越大越好,数学式是 20log(V2/V1), V2指视频讯号,V1指噪讯大小,单位是”dB”

还是老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松下跟索尼的机子噪讯比标50 dB ,那台湾做出来就标……..嘿嘿! 一看起来就是比较差,不好意思吹牛了,那就标48好了,可是不好看?修饰一下:”大于48 dB “,所以 “ >48dB” 就是这样来的,不论阿猫阿狗做出来的摄像机,一律就这样标了,有去测? 我头剁给他!

6.电子快门:
为了让影像亮度正确,我们必须正确控制摄像机的入光量,要调整入光量要从镜头的光圈及像机的快门着手,一般我们用手动镜头时,光圈调固定就不动了,如果这时遇到强光怎办?很简单,在 CCD还没过曝前,D.S.P就赶紧把CCD上的讯号”扫”下来吧,也就是光线强时抓快些,光线弱时抓慢些,抓一次相当于我门用单反相机时”喀嗏”一声, 单反像机是机械式快门,我们这是电子式,所以叫”电子快门”
跟据D.S.P规格书,电子快门速度在PAL制时是1/50秒到十万分之一秒,所以大家就这样标了,实际应用上如果机子调校不良,是达不到十万分之一的,如果机子在太阳下看起来像蒙层细白裟,不是很清楚,那八成是快门速度不够.

还有如果用自动光圈镜头,那入光量就由镜头光圈来控制了,这时后机子本身快门速度就定在1/50 秒

7.Gamma补偿:
什么是Gamma?简单解释,CRT管子是跟据电子束打在屏幕上的强度来决定产生的亮度,打的越强就越亮,但不是1:1的,也就是说,在很强的时后并不会成比例的那么亮,这是CRT管的特性,因此视频输出就得在高亮度时做些刻意的增强,这就叫Gamma补偿,个补偿曲线叫0.45,只要给DSP下个指令就好了,一点技术都没有,有的机子会加个开关,让你选择0.45或1,1的补偿曲线是1:1的,在某些强光环境下还蛮好用的(是强光下,非逆光下)

8.背光补偿:
什么是背光补偿,这又跟快门速度有关了,举个例子,当一部摄像机装在ATM上,对着大街,在大太阳下,环境很亮,所以机子快门速度当然是很快的,才不会过曝,这时如果有人来提款,脸对着镜头,由于目前机子采全面测光,基本上受环境影响,整体还是很亮,在高速快门下,人脸的曝光量不足,就显的黑黑的,这就是摄影学上面所说的”背光”,就是:背面有强光,导致主体曝光不足而变黑.

所以问题就出在全面曝光上,假使我们只取一部份划面来测光,比如说中间,那人脸在划面中间,这时DSP会测到曝光不足,便会放慢快门速度,这时人脸就清楚了,但是因为快门速度慢了,导致背景(街上)反而过曝而白茫茫一片.

所以,背光补偿就是根据特定的测光区域,调整电子快门(或自动光圈),使得测光区域内的曝光值正常,不在测光区域内的就不管了,测光区域由DSP参数设定,一般是取中间1/9处,或加上下方1/3处成凸字型.

至于什么是”宽动态”,那会另外写篇来谈谈.

9.同步系统:

分内同步,外同步及电源同步.

电源同步,
说来话长,简单的说,就是使每一支摄像机丢图场出来的时间点要一致,好比对伍行进时,虽然每人速度一样,但如果没有人在旁吹哨或喊口令的话,脚步是不会一致的,这个功用是用在矩阵切换时,画面不会抖一下再恢复正常,否则管理员眼睛不花掉了,要实现电源同步就须加电源同步电路,再加个开关电源,从交流电中取同步讯号(电源是50周固定的)来当同步的依据.
另外在NTSC系统中,因D.S.P里的振荡频率无法跟市电60周一致,在灯光下会有色滚现像,尤其是SONY 2163方案更严重,这时就得加电源同步来解决,强制让D.S.P 的频率与灯光一致.

还有我们所用的AC电源有三相,彼此差120度,如果电源同步的机子若接在不同相位电源上,会有相位差导致无法彼此同步,所以还需有一个调相旋钮,将彼此触发相位调到一致.

外同步
就是交由外步来触发丢出画面,这功能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内同步
就是自己每秒输出25张画面,不管别人了

10.AGC
就是电子自动增益,是摄像机基本功能,有人为了让画面看来亮些,刻意调的很高,这样在低照度时很容易就白茫茫一片了,所以有人干脆就在这搞个开关,要高要低,自己来吧


接下来就是些无关紧要的:

接头型式:
有C-Mount 及 C/S Mount:
又要说故事了,当初做出摄像机时,总得配个镜头,因此搞了个接口标准:
"节径为25.4mm,每英吋32个螺牙,边缘至CCD距离为17.526mm."
这就叫C接口, 机子及镜头就比照这标准,彼此才能搭配.

那时后的镜头里面有八片镜片组合而成,后来松下搞了个五片玻璃的镜头,成本是省了,但是成像距离短了约五毫米,也就是镜头要更靠近CCD 五毫米.

怎办? 那就改标准了,把上头”边缘至CCD距离为17.526mm”改为 12.5mm.不就得了, 这就叫C/S 接口 ,现在几乎所有机子都用C/S接口,再付一个C/S转C接口的加长环.

自动光圈:
也就是可接的自动光圈镜头的型式,目前有两种:视频驱动(Video)及直接驱动(D.C)两种,因为直驱方式还得加个小电路,有些廉价机干脆就拿掉了,赌你花不起钱买DC自动光圈镜头.

视频输出:
标准是1 Vpp,也就是1伏特(峰值对峰值),标都是这样标,但常有厂家为求看起来”亮”一点,故意增加讯问号强度,在接DVR及配线时会引起一些困扰.

消耗功率:
一般机子在12V 时,大致都在90-130毫安之间



CCD辨识法及DSP方案

各位工程商及采购人员,常遇到一件困扰的事:”我采购的摄像机到底是什么方案的?CCD又是怎么分辨?” 在此做个简单的介绍:

先从CCD看起:,如果是枪机,打开防尘盖,看CCD表面:

SONY
----------------


看到没?上下两排接点,中间缺了个大门牙,这就是SONY CCD的特征


SONY----------------


没缺门牙, SHARP CCD




一样没缺门牙,但线条较粗,这是松下CCD


就这样了! 看久就不会被骗了,以我的经验,在商场铺头,随便拿个SHARP CCD冒充SONY的,至少有3成..

再谈谈方案,一般人认为不就是SONY, SHARP, Panasonic 方案?其实里头还有玄机:
理论上,任何CCD是可以搭配任何D.S.P的。

目前的CCD,有: SONY(高低解), SHARP (高低解). Panasonic(高低解), 韩国A1+(低解), 三星(低解,本来已停产,听说又卷土重来), 还有在韩国封装,号称松下芯片的,共以上6种品牌。

而D.S.P呢,就多了:

SONY 有SS-1(2163), SS-11(3141/2),SS-11X(4103),SS-HQ1, SS-2,
Sharp有D4(38603),D5快出来了
松下以D5为主
还有日立(某台资大厂用的),
韩国NEXTCHIP,
台湾A-NOVA
基本上不出这个范围

而其中一般有在生产的组合,
SONY低解CCD: 可配 SONY SS-11, SS-1(很少),SS-11X. NEXTCHIP, HITACHI, A-NOVA
SONY高解CCD: 可配 SONY SS-1,HQ1,SS-11X, NEXTCHIP, HITACHI, A-NOVA
SHARP 高低解: 可配 SHARP D4, HITACHI,NEXTCHIP, A-NOVA
Panasonic 高低解: 目前以配 Panasonic D5为主,
A1+ 低解: 配SONY SS-11 (混充SONY卖)
三星低解: 配SONY SS-11 (以前SONY CCD缺货时最常拿来混的)

傻眼了吧!所以不是说是不是索尼CCD就能了事了, 各种搭配其实只是成本上的不同,而品质呢?完全靠功力,做的好的SHARP 机品质绝对比做的差的SONY机还好还便宜.

以上只是基本知识,能不能买到好机子? 呵呵!基本上还是看你的造化!

安防行业确实很乱,有时做摄像机销售的都会有这个感慨。卖正品真货被客户给嘲笑了一把。一听价格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公司在以暴利销售产品。最近几年SONY的芯片其实一直都有间间断断的断货事件。导致真品的价格一直都是比较高,生产企业没大的量根本无法实现产品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成本不能降,为何产品已是一年比一年低?当然问题有很多,使用质量不好的产品配件,使用更好的生产工艺,使用集团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偷漏税,可这些能降低 10~20%的价格吧。但事实是市场上的摄像机价格的降低是其它行业产品所无法比较的。目前有不少用夏普或其它芯片替代SONY芯片的。多数为磨去CCD 上的产品标记,另做假标签等,造成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径。做过市场的基本上都知道,480线的SONY CCD摄像机,且不论是否有特别功能,仅一般的480线的SONY CCD摄像机在对工程公司的市场售价仅为三百多元人民币时,做真品的也就只有望而兴叹了。要有良性竞争就必须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衡量竞争优势。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安防行业从业人员对产品有所了解,这里贴出SONY产品型号及芯片组合并注明,希望能给市场一个公正的衡量标准。对消费者能有所教育,如有了解更深入的同行技术人员,可联系本人,kenny.deng@hotmail.com或发表更加深入的文章来共同为维护市场做些努力。
1、A4212SP/G4212SP/D4212SP:
芯片: CXD3141、CXD1267、CXA2096+ICX405;
2、A4512SP/G4512SP/D4512SP:
芯片: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5;
3、A4512SPE/G4512SPE/D4512SPE:
芯片: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5(调低照度;属假低照);
4、A4812SP/G4812SP/D4812SP:
芯片: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9;
5、A4512SPEX/G4512SPEX/D4512SPEX:
芯片: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255;
6、A4812SPEX/G4812SPEX/D4812SPEX:
芯片: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259;

市场问题:
1、用2163+ICX405冒充假高线;
对策:教育客户真高线=2163+ICX409。
2、用2163+ICX405冒充假低照;
对策:教育客户真低照=2163+ICX255。
3、用ICX409或ICX255冒高线低照;
对策:教育客户真高线低照=2163+ICX259。

SONY日夜转换型:
1、D4212SPRI:
CXD3141R、CXD1267、CXA2096+ICX405;
(如用CXD3142R代替3141,则=多外同步功能)。
2、D4812SPRI: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9。
3、A4212SPR/G4212SPR:
CXD3141R、CXD1267、CXA2096+ICX405;
(效果不明显,暗时有色斑)。
4、G4512SPR: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9;
(效果明显,暗时为黑白,没有色斑)。

高线/低线、IC及电流关系:
线 数 IC及CCD配搭 电 流
420TVL 3141(1267、2096)+ 405 120MA
450TVL 2163(2006、2480)+ 405 120MA
480TVL 2163(2006、2480)+ 409 170MA
450TVL 2163(2006、2480)+ 255 170MA(低照度)
480TVL 2163(2006、2480)+ 259 170MA(高线低照度)


比较5厂家CCD红外敏感度



说到红外灯的有效距离,一直是个给人诟病的话题,大家都觉得厂家给的数据不老实。

其实使用中的实际效果距离差异,是诸多问题的合力,不可一概而论。比如背景的反射,比如镜头的光通量,比如CCD的红外敏感度……;

例如比如效果标准的问题,大家都是主观的标准,有的要求看清人脸,有的觉得能看到物体的活动就可以了……等等,这个说来就远了,个人以为EIE判断线缆传输效果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这个……话题太大,下次再说。

说到CCD的红外敏感度,在实际项目中,兄弟认为是最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上次贵州的有个导弹厂区的项目,工程商打电话过来,说是其中一个点红外灯无效,跑过去一看,原来他们那个点用的CCD是完全不对红外敏感的……晕……判断CCD的红外敏感度,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是看CCD厂家的光谱图,是否可以在红外光下工作,是否可以使用940NM红外光,一目了然。但是,很多厂家都是不提供光谱图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选几款不同厂家的 CCD比较一下了。这次的比较,不是红外灯的定型测试,就没有在室外进行,是在我们生产大楼三楼焊接室的一个密闭的暗室里进行的。使用的CCD有松下 CP470、三洋的4592P、WAT-232、WAT-902H,配用的是腾龙的红外对应手动变焦和COMPUTAR的定焦,还有两种一体机,三星的 4203、日立的VK-S454ER测试过程从略……现在说说主观感觉。

WAT-902H是行内红外敏感口碑很好的型号,1/2寸黑白的,多个厂家长距离红外系统的标配CCD,正常情况下和其它CCD相比,是不太公平的;但是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同样是WATEC出品的WAT-232彩转黑对红外灯的敏感度比902H更好,可惜就是价格太贵了点。

松下CP470、三洋的4592P以及这次没有同时比较的三星2307,基本上是同一规格的主流型号,大家用的都比较多,貌似比较有指导意义,其实他们的红外敏感度也都是半斤八两。用我们开发部的同事的观点来说,差不多啦。

具体说来,我个人觉得松下CP470成像效果要明亮均匀些,三洋的4592P自动增益稍高有点影响画质;上次测试中的三星2307成像比三洋的4592P显的灰暗些,但是图象线条更清晰。至于一体机,这是有光通量等先天缺陷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测试中,日立的VK-S454ER的红外环境效果虽然不能和上述机器相比,但是和三星的4203一比,就好太多了。三星的4203的红外表现实在太差了,我认为是不宜作为红外灯配套的摄像机的。开发部的同事声称,上次测试同样的红外灯,其他CCD能看80米到150米不等,同样是一体机的755PX可以看到40多米,4203也就是马马乎乎20多米。下次试试480BP和松下的352,不知道效果如何。…… 呵呵,都是主观感觉,也就是一家之言,大家随便看看就可以了……先写到这里,有空再补充。2月底的测试比较FCB-480CP的低照度表现是要比VK- S454稍好些,但是红外敏感度VK-S454要比FCB-480CP好一些。



一体化变焦摄像机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一体机
一、一体机的定义
“一体机”是一体化自动聚焦摄像机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机身与专用变焦镜头集成在一
起的,具有自动聚焦及镜头变倍功能的摄像机
“一体机”将变焦镜头与摄像机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自动聚焦功能,通过机身控制
按键或远程控制方式,根据所需观察的画面既被摄物体的特征灵活的进行画面远景和
近景的变化设置,极大的简化了摄像机的安装与操作。
做为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镜头的集成产品,且具有自动聚焦功能。“一体机”日渐成
为前端设备的“宠儿”;是前端设备的主流产品。

二、“一体机”组成
1、硬件部分:摄像机,专用变焦镜头
2、软件部分:自动聚焦,变倍

三、“一体机”用途
1、配合智能球使用
智能球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平安城市”项目。
2、配合云台使用
3、配合电教投影机使用
这是安防监控以外的市场,相当庞大。市场需求起码目前比安防监控的市场大。

四、“一体机”的产品优势
1、480TV(甚至540TV)高清晰
2、自动聚焦功能
3、强大的光学变倍。常见的如16x,18x.22x,23x,32x,35x
4、集成度高
5、性价比优势明显

五、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品牌及型号
1、SONY索尼:FCB-45BP/48BP/480BP;FCB-980BP
2、HITACHI日立:VK-S214ER/274ER;VKS454ER
3、LG:
4、SAMSUNG三星:SDZ-310/300
5、CNB世林:

六、“一体机”产品的不足
1、硬件部分:
1.1 摄像机
目前产品都是使用1/4CCD产品,由于摄像机靶面的限制,使得 一体化摄
像机在摄像机的基本技术指标方面如:清晰度、照度、信噪比等方面存在不可逾越
的瓶颈。
  1.2 镜头
日前使用的镜头都是来源于最初的使用的镜头家用摄录一体机(就是我们常说的 “DV”)行业,并非是为了为了监控的“一体机”产品而量身定做的镜头。现在使用的镜头产品亦是1/4″靶面的产品,那么同样在镜头的基本技术指标方面如:F值、视场角等方面存在不可逾越的瓶颈。
2、软件部分:
  高端产品品牌SONY索尼、HITACHI日立的自动聚焦已经做得非常好。基
  本上可以做到焦距有变化,自动聚焦一次聚焦清楚。
  其他品牌的一体机产品的自动聚焦速度尚有提高空间。

七、“一体机”有无提高的可能
1、 硬件部分
1.1 摄像机肯定可以。摄像机本身就有1/4″1/3″1/2″系列CCD,1/4″CCD能做到,1/3″1/2″CCD当然能做到更好。
1.2 镜头也可以做到。需要重新开发,时间及研发成本投入相对较大,需要有实力的厂家。
2、 软件部分
自动聚焦及变倍功能达到目前高端品牌的效果已经相当好了

八、 笔者观点
1、 目前的“一体机”产品都是缘于家用摄录一体机概念。并非是为了安防监控的需求而量身订制的产品,一定会有这样的产品出现。
2、“一体机”的关键技术是自动聚焦及镜头变倍,这方面现在的高端产品已经很成熟。反倒是硬件方面难实现,摄像机没什么困难,1/3″1/2″CCD都会比1/4″CCD在基本技术指标方面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3、镜头就比较难实现,没有1/3″1/2″靶面的镜头,必须要订做。其技术瓶颈及开发成本都将是很大的门槛。
4、综合考虑,1/3″“一体机”产品还是有实现的可能。

2008-05-09

彻底手工删除Symbian 9.x J2ME程序及其图标

Symbian 9会出现J2ME异常导致的程序无法删除。
在此综合了2位不知名DX分别解决掉问题的方法。
前提是你安装在了记忆卡上,如果你安装到了手机内存的话,目前尚不知道解决的办法。

s60第三版的系统在安装一个jar格式比如aaa.jar的软件或游戏时,会在E:\PRIVATE\102033E6\ MIDlets目录下建立一个带中括号的文件夹,比如[10168f78],里面会有与安装文件同名的aaa.jar以及uids两个文件,安装的同时还 会在E:\System\ Install\Registry下产生与上面这个中括号文件夹同名的注册文件10168f78.reg。
在不能正常删除这个软件时,只要在E:\PRIVATE\102033E6\MIDlets目录里删除该软件的目录[10168f78],再将E:\System\Install\Registry里面相应的10168f78.reg删除就可以了!
你安装了几个*.jar格式的软件或游戏,E:\PRIVATE\102033E6\MIDlets里面就有几个带中括号的文件夹,一定要打开看看里面的 文件名是否你要删除那个噢!有时候在E:\System\Install\Registry里面可能找不到相应的*.reg文件,不用管它了,把E:\ PRIVATE\102033E6\MIDlets里面带中括号的文件夹删除就可以了。
——————————————————————————————————————
第二步删图标:(此部分为转载,本人也去掉了多余部分,挑重点说明,同时也多谢lhr0714,此方法也经过他试验成功!)
s60系统中java文件储存目录的具体位置位于E:\Private\102033E6\MIDlets,里面任何软件的图标都是以*.mbm文件的形式存在的,(虽然java软件本体中图标是以png格式存在)。
打 开这些文件位于的文件夹,即E:\Private\10003a3f\import\apps\NonNative\Resource,同时发现有很多 *******_reg.rsc,及*******_loc.rsc,根据文件名分析,就是JAVA软件的安装记录及注册信息,这三个文件一一对应(即 *******_reg.rsc,*******_loc.rsc,CON******.MBM),信息里记录着这些JAVA文件图标的具体名称和位 置!删除这三个文件,之后再把存储卡插回手机,残余图标终于没有了!

注:"*******"表示不同文件的文件名的字符串,为统一标准文中储存卡目录根目录一律用"E:\"表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JAVA软件卸载不完全的经历。本人前段时间装了个JAVA游戏,安装好后发现不能玩,接着在卸载后发现图标依旧存在,研究了很久都不知 道怎样消除。后来在网上看到s60系统中java文件储存目录的具体位置位于E:\Private\102033E6\MIDlets,本人迫不及待去寻 找,但并没有发现任何java软件的注册信息与图标文件,虽然存在着大量java软件本体(即位于各不同目录下的*.jar文件),因此始终无法删除 java软件残留下来的图标。

今天无意间在乱翻储存卡文件的时候,发现任何软件的图标都是以*.mbm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本人认 为JAVA软件的图标亦是如此(虽然java软件本体中图标是以png格式存在)。为了证明猜测,大量搜索位于储存卡中的mbm文件,发现有大量以 ICON**********.MBM存在的文件,之后用MBM编辑器打开分析,发现这些文件果然就是原先猜测JAVA文件的图标文件!此时感觉彻底删除 JAVA残留文件有望!

打开这些文件位于的文件夹,即E:\Private\10003a3f\import\apps\ NonNative\Resource,同时发现有很多*******_reg.rsc,及*******_loc.rsc,根据文件名分析,这些应该就 是JAVA软件的安装记录及注册信息,而且经过具体分析发现他们的生成日期总会和一个图标完全一致,因此这三个文件一一对应(即 *******_reg.rsc,*******_loc.rsc,ICON******.MBM),之后用记事本打开*******_loc.rsc, 发现他们的信息里正记录着这些JAVA文件图标的具体名称和位置!看来猜测没错,立即删除这三个文件,之后再把存储卡插回手机,恼人的残余图标终于没有 了!

2008-04-22

教皇说,要善待猫

Cat Lovers Appreciate Soul Mate in Vatican

Their names are Shadow, Butch, Misty, Rusty, Sparky, Sunshine, Esther, Marty and Spunky. They are cats, some former strays, some tiger-striped. But to Jan Fredericks of Wayne, N.J., they are family, they are God’s creatures and deserving of compassion.

And in Pope Benedict XVI, Ms. Fredericks, the chairwoman of the fledgling American branch of Catholic Concern for Animals, believes that she has found a kindred spirit: Along with an enormous entourage and a message of peace, the Pope brought with him to the United States a lifelong love of cats.
Benedict’s kindness toward the strays of Rome is already the stuff of Vatican legend. His house in Germany, its garden guarded by a cat statue, was filled with cats when Benedict lived there full time before he was posted to the Vatican in 1982.

And Benedict is, without a doubt, the first pope to have had an authorized biography of him written by a cat — Chico, a ginger tabby who lives across the road from Benedict’s old house in Germany.
“I think it shows a sensitive side, and I believe it shows that God lives in a person,” Ms. Fredericks said Friday. “I think all leaders should have compassion for animals.”
When the pope arrived at Yankee Stadium on Sunday, Ms. Fredericks and some members of the group were there, handing out about 300 copies of a pamphlet called “Are We Good Stewards of God’s Creation?” (Also represented outside the stadium was 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which wants Benedict to follow up on some scathing criticisms of factory farming he made when he was Cardinal Joseph Ratzinger.)
The pope’s fondness for felines has been often remarked upon since his elevation in 2005. One prominent Catholic blogger based in California, who writes under the pen name Gerald Augustinus, claims to have a 2-year-old Siamese named Benedictus, or Benny for short.
And the recently published “Joseph and Chico: The Life of Pope Benedict XVI as Told by a Cat” (Ignatius Press, 2008) is a children’s book written by Chico with the “aid” of an Italian journalist, Jeanne Perego.
The book, which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10 languages and has sold 12,000 cop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ells of young Joseph Ratzinger’s childhood love for all furry animals and of the adult cardinal’s deep bond with the narrator, who lives in the Bavarian village of Pentling.
“When I’d see that the shades were up next door, I knew he was home,” Chico writes. “Then I’d race over and rub up against his legs. What wonderful times we’ve spent together!”
Chico’s owner, Rupert Hofbauer, confirmed the substance of the book and said that Chico, now 10, misses his old friend, who has not been back to visit since becoming pope.
“Sometimes Chico goes over there on his own,” Mr. Hofbauer said in a telephone interview on Friday, “and he sits on the door sill or walks through the garden.”
Ms. Perego said by phone Friday that the pope’s brother, who lives near Pentling, continues to hang the current year’s cat calendar on the wall of the pope’s house and turn its pages every month in a sort of homage to his absent brother.
Though Benedict is the first pope to be written about by a cat, he falls squarely within a long Vatican tradition. According to “The Papacy: An Encyclopedia,” by Philippe Levillain, Pope Paul II, in the 15th century, had his cats treated by his personal physician. Leo XII, in the 1820s, raised his grayish-red cat, Micetto, in the pleat of his cassock.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s of London, Paul VI, pope from 1963 to 1978, is said to have once dressed his cat in cardinal’s robes.
When Cardinal Ratzinger was the head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 the German newspaper Bild wrote, he tended to the cats that frequented the garden of the congregation’s building in the Vatican and bandaged their wounds.
Cardinal Tarcisio Bertone told an Italian newspaper in 2005 that the cats sometimes walked him to his office.
“One time the Swiss Guards had to intervene,” Cardinal Bertone joked. “ ‘Look, your eminence, the cats are laying siege to the Holy See.’ ”
Italian media reported that when the pope moved into his papal quarters, he could not bring two beloved cats — notwithstanding the protests of Rome’s animal rights commissioner, who urged the Vatican to “give the two papal cats access to the Apostolic Palace.”
Ms. Fredericks said she thought that the pope would benefit from continued contact with animals. “I think every church should have a cat colony,” she said. “But I don’t think that will happen.”
Victor Homola contributed reporting from Berlin.

2008-04-20

简单猫用饮水设备

大白猫很挑剔,旧的水不喝,水位低了也不喝。自从家里来了能吃能喝的小毛之后,水下的更快。

于是就有了这个补水机。但是水还是要每天更换2次的。


原料:

2跟吸管。
1个矿泉水瓶。


在一个矿泉水瓶子上开2个洞。开第二个洞的原因是负压补水的时候易于吸入空气。
















两根管子的长度和开口高度要不一致。所以使用这种可以调节的吸管就比较省事了。








让后设法把瓶子固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两根管子中较短的那一根决定了水平面高度。













PS: 由于军团菌的存在,即便是使用自循环带有过滤装置的懒人宠物饮水机并也需要频繁换水,特别是那种带有加热的。

2008-04-18

Garmin Mobile XT(City Guide vs R66 China)

这次跑去米国用了一路的Garmin XT,在美国使用City Guide 2007精准度高,体验效果非常好。结合在国内使用R66的经验,对比一下两个软件在不同领域的表现。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是100%的开车导航,在美国只有部分城市是行车导航,其他时间是行人模式导航,在纽约那种楼高路窄的地方人行道根本没足够信号完成初始定位,往往需要跑到开阔地--诸如公园里去完成初始定位。

菜单
Garmin的菜单井井有条,经典的傻瓜式人机界面。基本分为2个:“要去哪里?” “地图导航” 外加几个设置按钮全部搞定,简单清晰远不会点错。R66的主菜单入口有十三个之多,虽然部分支持热键,但是组织性差,相信普通用户会经常找不到东西,反正我是找不到。举个例子- TOP1和TOP2功能几乎是一致的。- “增值服务”这种设置性菜单居然在主菜单TOP4的位置上。

搜索
Garmin的搜索条例清晰功能齐全,分为就近搜索、名称搜索和门牌号搜索三大类。所有的搜索都是用Step by Step的傻瓜提问方式展开,非常适合普通用户,其中门牌号搜索非常适合有精准门牌号的西方社会。
R66的搜索分类类似,但是R66使用了一次性输入的方法来搜素,由于智能不太高的缘故,输入内容的方式方法可能会影响输出结果。有点像今天的搜索引擎。有鉴于中国地图没有门牌号,所以没法比较。。。

转弯提醒
Garmin:有一些功能能体现出Garmin在曾经的独霸风范,但是实用性不太强,转弯提醒就是一个。Garmin会预测下一个转弯时间的功能,有点用,但是用处不大,开车转弯的时候一般人不会顶着屏幕看。不过说道提醒,Garmin实在是太TMD烦了,快到转弯的时候他会不停地跟你说Turn Right in xxx meters,说道车上的乘客都烦了,直嚷嚷关掉关掉……
R66:R66的转弯提醒少数量不多,但是及时到位,个人非常欣赏。
当然,这两个要比起我在Hertz租车时的那个车载垃圾麦哲伦要好100倍,用那个我一路上错过无数路口。

转弯图标提示 - 如果你盯着屏幕看的话
Garmin,在转弯前会有一个大箭头把路面霸占,表面你该转弯了。
R66则完全走了另外一条路,R66只在显示区提示转弯方向,最妙的是,R66会显示有路口道路分支交通标志图,在乡下没什么用,但是在首都动不动就是4车道6车道的路口来说,这个图对你提前并线还是很有帮助的。

地图浏览

手机屏幕很小,所以这个功能的设计十分关键。

Garmin采用了非常传统的鼠标方式,Well,应该说这个东西原来应用在Garmin硬件GPS上还将就的话,这次的手机版沿用该设计则完全是个灾难。人生地不熟的时候,你需要大量的浏览地图,而Garmin XT在这个时候决定能让你发疯。另外明明是矢量地图却弄得跟Google Map一样,分级很少,按一下ZOOM步进很大。

R66是瞄准具设计和良好的加速设计,所以手感良好。其ZOOM功能更是流畅,感觉像无级缩放一样。

2008-03-22

6110N三刀流

以走路不丢作为第一原则,看看我们的GPS手机都能装什么~

  • Google Map
Google Map&Earth在手机上是一体的,可以看全世界的详细道路图和卫星照片(除了中国,中国单独有一个版本)。

优点: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没有搜不到的地方。对手机存储几乎没有要求,甚至在没有GPS的手机上也可以用,不过无法精确定位就是了。

缺点:不会说话,最好能静态使用,由于没有路口提示和3D视图,开车用还是很危险的。几乎没有缓冲,所有需要不停的下载地图,如果在国外使用的话要交给CMCC每KB 0.05RMB的国际漫游费。我算过,看1/4个旧金山的流量费已经可以买一套正版全美地图了。所以,Google Map在目前网络资费情况下只是个实验品而已,但是日后的潜力不可估量。














  • Garmin Mobile XT
Garmin终于坐不住了,开始涉足手机业了,Garmin各个机型共享的是一套图,手机也不例外,终于我们可以使用Garmin地图而不需要够买那些黑心的Garmin硬件了。最重要的是,让那个叫什么合众思壮的公司去死吧~~这套软件的北美售价仅 $99,还送2G的SD卡。

PS:由于加密做得不好,目前的Mobile XT版本被彻底破解了。


优点:海外地图极其丰富,而且可以分区域装载地图。界面继承了Garmin的一贯特点。不能说很好,不过很有特点。如果离开中国的话Garmin的地图是极其可靠的。我在Wine出了火车站怎么也找不到地铁,最后还是在Garmin Europe地图的指引下找到了地铁入口。

缺点:手机版本不知道怎么通过QA的,四方向键手感差得不能再差了,而且居然内挂了手机的键盘接口,结果因为程序写得糟糕所以和所有S60FP1的手机都有冲突,导致手机部分功能失效,一直到4.10.80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应该说Garmin海外地图做得很好,但是到了中国就没辙了,大家的地图是从NAVTEQ(四维图新)买去的,和别家没有本质区别,而且由于坐标系不同,这套地图必须经过特 别矫正否则会有巨大的误差,由于MobileXT没有中国版,所以偏移不可避免,除非,你自己去修理偏移。












  • 中国行货R66 version8



缺点:6110N在销售时仅配置了中国2006Q4(440MB)的地图,信息量稍小,令人略感遗憾。

优点: 由于有了Nokia的强力支持,整套程序与手机配合的天衣无缝。奇怪的是地图格式都是被特别加工过的,完全不同于零售版本。为什么没人知道~~
不过,最近几天有更好的消息了。从Nokia放出的中国2007Q3(866MB)可以共享2006Q4的授权密钥,直接拷贝入国行手机就可以直接使用。如此看来R66的售后服务上还是很不错的。












Reference:
http://www.navinfo.com.cn/

2008-03-01

免信用卡获取Apple iTunes Store帐号

作为世界No.1的音乐门户,iTunes为音乐正版化做出了光辉的贡献。随着iTunes业务的遍地开花,Apple开始实施Redeem制度,这个制度允许艺人或公司将他们的歌曲通过赠送码免费送给大众。同时凭借这个这些赠送码你可以在不输入信用卡的情况下获取一个iStore的体验帐号。

具体步骤如下:
  1. 找一家赠送歌曲的web: 比如 http://www.tunecore.com/freealbum 获取你的赠送码。
  2. 访问https://phobos.apple.com/WebObjects/MZFinance.woa/wa/freeProductCodeWizard
    这个行为将导致iTunes启动,这时候你可以注册一个iStore的帐号而不需要信用卡号。
  3. Done
帐号的功能是让你可以访问一些免费信息,每周赠送你一首注册国家地区的歌曲。

其实呢,我最感兴趣的是批量Album封面自动获取~~
好几百个专辑,自己找不得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