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9
低照度与红外摄像机在监控中的应用
王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四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是高感度的 CCD和低照度功能组成的基础部分;第二种红外照明加黑白摄像机,对于索尼中国来说目前并没有这块业务;第三种就是直接红外摄像机;第四种是一些更高端的摄像机,像图象增强型CCD或电子倍增型CCD的摄像机,最直接的一个特点就是灵敏度相对于其他摄像机要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说一千倍或者几千倍,但造价也会大幅提升。
我主要说第一种,CCD我相信大家都会比较了解,它叫电荷耦合器件,索尼应该是国际上比较知名的CCD大厂,我们主要是用在照相机,摄像机上。到2003 年3月份我们在全世界销量2亿5千万,用在监控摄像机上面,我们也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应该是1987年开始,我们叫HAD,一直到了2004年的 SuperExwave CCD,中间经过了四代,越往上走,灵敏度提升会越好。简单来讲,用在低照度功能方面,它所需要的照度或光线方面是越低的。除了CCD芯片之外,还有市场上流行的其他提高低照度的一些功能,比如说昼夜转换,或称彩转黑,还有慢快门,电子降噪等等,这些对低照度功能都有帮助。
第二种就是红外辅助照明,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内置的红外灯,还有一部分是外部的补充照明。第三种就是直接的红外摄像机,这主要是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它有优缺点,优点就是对光线要求比较低,但是成像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用在医疗用途。第四种就比较贵,目前实际上在中国市场应用相当相当少。我要说的就是这样。
慧聪安防:下面我们请景通志达的刘铁军总经理阐述您的一些看法,关于低照度和红外技术的发展。
刘铁军:因为现在监控这块,在全国很多地方需要24小时昼夜监控,所以红外摄像机这一块,包括对红外夜间低照度摄像机,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一个趋势。对于红外摄像这块,我认为也就是这样,而且市场情况会越来越好。
慧聪安防:您认为市场有一个很好的远景?
刘铁军:对,因为现在全天候要监控。
慧聪安防:下面请博康天成的总经理段玉霞女士讲一下。
段玉霞:其实博康天成进入这个领域是2004年4月份进入的,刚开始进入的时候,红外市场还是低照度和红外摄像机的使用,这是我们的一个起步点。开始觉得红外灯安装问题是很大的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出现,案件发生基本上95%以上都是夜间,这是国际上统计的数字。所以夜间监控比白天监控更重要,所以真正的监控,夜间监控是重中之重,像北京这种大城市照明已经足够了,成像清晰度比国外还要好。但是中国大部分城市12点以后是一片黑暗,所以红外灯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红外灯光安装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红外一体机就面市了,发展到今天非常快,因为它的廉价性,方便性,目前市场上无与伦比,当然对索尼CCD来讲需求量非常大,现在也是你们的CCD断档,对中国来讲市场应该非常大。
对红外一体机来讲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目前价格等方面都很好,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成像不清晰。因为红外的波长跟可见光波长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看过国外生产的许多家的红外灯,全部成像都不合格,通不过国家的标准。所以对红外摄像机这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来讲,红外效果这块,不单单是红外灯,还有摄像机芯片的感光的波长,在可见光的清晰范围和红外的情况下清晰范围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可能这块有待于大家共同提高。这是我这方面的看法。
慧聪安防: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超低照度摄像机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DSP等技术发展而推出的监控行业热点产品。请王巍先生讲一下低照度摄像机的行业应用有哪些特色?
王巍:我们对市场充满信心,主要是因为行业应用需求还是放大式的,或者是级数增长,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在这个趋势里面,索尼是看到另外一部分,有更好增长的部分,就是摄像机里面,用户对低照度摄像机同时是高清的,这样一种增长。因为用户可能反映到对图象认识到,最直观就是这个图象清楚不清楚,到了晚上因为很多的摄像机低照度功能提升,可能伴随着噪波的产生,清晰度可能不够。实际上我们有一款摄像机,有比较好的采照,清晰度比较高。第二点,对低照度要求,之前可能在90年代之前偏于黑白摄像机的要求,之后对于彩转黑有很高的需求,这个摄像机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相当流行。
然后在应用场合,我有新的看法,有些情况是说它可能不方便加光源,举例来说,在医院病房里面,我们想因为要对医生,或者值班护士,要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如果在病房里加光源,就需要用到低照度的功能,包括红外。另外还有一些不合适加光源部分,比如说我们监控的话,是为了防范,有些单位不方便让别人知道我在这个地方安了摄像机。
王巍:这种情况我们也是用低照度功能来实现,而不是补充光源。还有一部分是没有条件的,举例说在室外,或者有大片空地,想加光源很难,我们之前碰到一个项目,是在一个工厂需要24小时的监控,对整个厂区都要监控。后来发现那个厂子非常大,而且没有路灯,这种情况图像出来效果就很差,这时候也必须用低照度的摄像机,以便于得到更清晰的图象。简单说就是这几种情况。
慧聪安防:其实红外摄像机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物体,那么红外技术结合摄像机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呢?请段女士说一下。
段玉霞:我结合我们的产品说一下。按我们公司的理解来讲,这个红外技术结合摄像机有几方面,第一个就是近距离的监控,现在我们主推就是红外一体机,主要是 50米以内的,因为这种机型,客户第一个不用再加镜头,只要用我们这个产品就可以了。我们针对客户的要求,安装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这个机型做不到长距离,100米以内可以用索尼公司的CCD,但是100米以外就一定要枪机再加红外摄像头。因为这与它成像的位置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成像基本上是清晰的。如果你超过50米了,采用定焦的肯定有一段距离看不清。现在用枪机加红外摄像头,可以保证图象质量清晰度。超过100米,因为波长的问题,成像位置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一体机是40米CCD的,通光量有一定的限制。你超过100米的时候,我们要求客户用红外灯,晚上要重新聚焦一次,保证清晰度。基本上我们公司是这样给客户指导的。刘总这块可能比较有经验。
慧聪安防:段总是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给大家讲的。
段玉霞:实际上我们是做产品为主,从去年8月份开始进入市场。因为中国的市场的特殊性,我们也看好红外这个市场,但是这块如果不切身去做,很难知道客户具体需求。在实践过程中给客户服务的时候,会给他们做更好的指导。以前我们不是这个圈子的,但是我们为了这个市场也会做这方面的东西。因为夜间监控是永久的问题,白天监控索尼都已经解决了,夜间就由我们解决了。
慧聪安防:刘总讲一下。
刘铁军:我想讲一下低照度摄像机。因为近十年出了很多摄像机,就我个人了解,目前低照度摄像机可以说没有很大的发展。红外摄像机,红外技术可以发挥作用。低照度摄像机有一定局限,由于光线的,室外环境,照度不足捕捉不到清晰的图象,所以加装了红外照明器,市场上就出现了红外一体机。这个虽然图象不太好,但是大家可以凑合用。它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没有解决光雾光照的问题,大家晚上用红外一体机的时候都会看到很白的画面,那就是光雾。红外技术结合摄像机的发展,肯定红外技术和摄像机集成化,市场上出现红外一体机,包括我们现在的球形云台带红外的。这个我就不多讲了。
慧聪安防:谢谢刘总。目前市场上标榜的低照度摄像机无论是厂商或是代理商,对低照度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国内市场在低照度摄像机的技术规格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索尼公司王先生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巍:在低照度标识方面,我们还是呼吁国家主管部门要去规范这个事情,因为简单来讲,低照度这个值,我们常规看到的,尤其用户端,它可能最关键就一个值,你低照度是多少,多少lx就完了,低照度(lx)这个值,一定是和状态相关的。如果我们要比较几个人的个头,一定要让他们站在同一个高度上,不能一个站在椅子上,一个站在地上,这样肯定比起来结果是不公平的。现在市场上大量存在这种情况。
比如说我们索尼摄像机,在夜间红外照明是1.4(lx),在不同的光圈值,我们实际上对于摄像机形成最大的影响,就是通光量不一样,光圈的值越大,实际上需要的通光量越小。如果同样的标识之下,前面的照度值是一样的,后面RE值也不一样的,这个项目低照度值越好。还可以简单理解成,现在市场上有些厂家标的 F1.4、F1.0。在F1.4的情况下,它的照度应该更好一些。第二个值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后面标的30RE,这个指标很多年前就有了。当时中国对黑白照相机,10%就是70毫伏,在后面就没有任何标准了。我们现在可以参照日本国家标准,对于低照度是50%,简单可以理解,如果我们拿个表接到我们摄像机,它的电压是不能低于350毫伏的。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屋子里,我们拿着摄像机测电压,我们来调节光线,光线越来越暗,测的值就是最低照度值。有些厂家和我前面提倡的相同,对用户来说如果国家没有标准,用户就不知道怎么去选好摄像机,用户都希望选的摄像机真正能够起到作用。所以希望用户能够选择一些守规则的厂家。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厂家标RE就是5%,我们标的是30RE,有些厂家可能不标。不标的话大家可以理解成它的输入很低了,可能10%都不到。我们还可以把光线在调暗可能都不是10%了,一般情况下低于5%就看不到了,所以国家标准是不得低于10%了。有些厂家把慢快门打开,叫灵敏度提升,这样前面照度肯定很低。有的厂家标在0.01,用户根本就用不到这个,所以希望用户注意到这个问题。
另外关于灵敏度提升了,标了慢快们提升可能还好一些,有些厂家根本不标,它所能做到慢快门打开最低限度,比如128倍写在那儿,这样用户使用可能会吃亏。另外一个ADCON就是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增益我想大家都会知道低照度的情况下把增益打开,增益就是一个放大器,它会放大你的信号,因为我们要捕捉到的信号要足够强,在晚上不够强的时候,我们要放大,但是可能噪波也会上升。测低照度值,国外标准要求把摄像机增益控制放到最大,这时候测的最低照度值。 ADCON目录不打开,这个值可能是0.06,0.07,可能就有问题了。这个值可能对于用户来说大家都不用去管它。大多数厂家标明是ADCON,有些厂家可能标ADCOFF,如果不标,测出来的值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在照度值的比较,我更建议客户还是要给限定一定的状态,比如说外一样的镜头,在同一个场景里面来测试摄像机,尤其是放到同样的监视器上看这个图象效果,这样可能更直观。
慧聪安防:那么请大家介绍一下贵公司的产品是如何解决日夜转换型摄像机白天与晚上不同要求的?
刘铁军:我们公司的产品是这样的,因为要24小时全实时夜间监控,白天和晚上一般摄像机的后焦需要调整,我们就把摄像机的后焦稍微偏移一点,这样我们白天可以看,晚上也可以看,主要是能提高清晰度,不用白天一个后焦点,晚上加了红外照明器又得调一遍。
慧聪安防:段总给大家介绍一下。
段玉霞:我们就是建议客户用红外镜头,红外镜头要比普通镜头清晰得多,而且晚上不用定焦。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低照度的变焦标识这个问题。国内市场有很多针对这个标准没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较,很多摄像机标的参数比索尼还要低,但是效果比它那个差很多。有的客户问我们哪个参数最重要,如果你国产的摄像机,任何参数都不重要,你要去测,在同一个环境试一下,你哪个OK了,就选哪个。
刘铁军:现在摄像机市场太混乱了。
段玉霞: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检测都是用人眼睛看,你的眼睛肯定和我的眼睛不一样,所以有的时候很难判断准确。就像我们做监测报告,我觉得也很难为他们。所以你们慧聪作为行业媒体也好,作为公安部一所也好,真的要规范一下。
慧聪安防:我们是想把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信息提供给用户,希望给他们一些帮助。
慧聪安防:有很多网友问我们,你们网上那个产品是不是真是这样的?我们是媒体,只是提供一些信息,至于说这个产品的好坏需要自己去比较、测试,我们也不能误导消费者,或者误导用户,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借用我们这个平台通过事实展示自己的产品,公司实力。
王巍:从索尼角度,我补充两点。第一点,从索尼来讲,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CCD灵敏度的提升,我前面讲过四代CCD,就是HAD, SuperHAD,ExwaveHAD,现在最新的叫SuperExwave,其中最有名的是ExwaveHAD,很多人把它用作了低照度CCD的通称,中文名称叫超感度,还有2004年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推出的SuperExwave CCD,尤其对夜间灵敏度的提升,也就是近红外光的灵敏度有超过50%的提升,那么也就是说可以适应更低的光线。
第二点补充就是段总提到的,摄像机和红外配套的问题,因为这两个一定要有相关性,因为摄像机需要一定光线,这个可能是可见光,也可能是红外光。红外光所能够发出的光线是要跟摄像机配套的,如果某一个摄像机标的是0.02lx,但是实际上是0.2lx,就差了10倍,用户配套的是0.02lux的红外灯,功率可能就不够,配套出来发现效果不好,其实跟摄像机的标识有很大关系。这方面也希望用户在以后配套方面要多考虑这个问题,尤其要加强实验,否则可能花了钱最后起不到效果。
慧聪安防:这是从实用角度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随着城市监控需求的增长,对远距离红外摄像机提出更高的要求,景通志达公司是如何提高这一指标的?
刘铁军:主要是解决光雾光照的问题,我们公司解决了这个问题。像我们现在目前有500米系统,500米系统就是一个夜视摄像机,加变倍镜头,加上纳米摄像头。因为我们不提倡用一体机,包括红外一体机,因为它有光雾光照问题,夜间捕捉不到清晰的图象,主要是光雾光照的问题。
慧聪安防:我们知道景通志达研制了水平云台摄像机?
刘铁军:对,它最大视角可达270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仰视的球机。我们景通志达近十年一直专注于红外产品,主要就是镜头和红外光源隔离开来这项专业技术。因为我们做红外将近十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说研发这块,从最早的10到400米的红外灯,包括红外半球,当然了还有红外一体机,我们也是把镜头和红外光源隔离开来,让用户白天晚上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图象。从而到500米的红外夜视系统,一公里的微光夜视系统,还有今年三月份上市的球型云台摄像机。把摄像机和红外结合在一块,用户拿过来就可以用,主要是用户对摄像机和红外的匹配,包括刚才段总说的,它有的时候摄像机和红外灯的匹配,包括镜头用多大的,我们给集成了。今年三月份上市的,国内销量很好。11月份北京大展,我们推出了9寸的,这个也是一个专利产品。水平垂直360度,加上大功率红外光源,还有一个是唯一可以仰视的球机,垂直视角可以达到270度。因为里面结构是死的,比如说9寸,你可以专门买9寸球机,也可以加装枪机加镜头,自己加装,比较灵活,对用户是多种形式。它120的镜头也可以装,主要是把镜头和红外光源隔离开来这项专利技术,从而使用户在夜间得到一个清晰的图象。刚才说了,包括红外一体机有一个光幕光照的问题,就是大家晚上看到镜头一片白。
慧聪安防:索尼公司是在红外摄像机方面如何提高质量的?
王巍:本身来说,摄像机可以识别近红外线,或者说加红外灯是不同的技术。红外灯并不是我们的长项,段总和刘总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们索尼还是提高摄像机性能着手。而远距离夜间监控,我们其实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前面我介绍的第四类,就是用了更高端的增强型高端CCD,但也相当贵。现在在国际上有两种用途,第一种适用于医疗,第二种是用于一些高端的应用。比如说港口、边防,军事等等。我们有一款摄像机,我们叫XIS广域监控系统,它可以达到两公里左右可以判断人形,一公里可以判断熟人。
慧聪安防:清晰度很高的。
王巍:这个实际上也是通过高灵敏度CCD达到的,但在中国应用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因为造价非常高。所以在这种远程的,需要远距离监控场合,从我们摄像机厂商角度,如果摄像机本身达不到可以配红外,或红外仍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考虑这类高端的产品。
慧聪安防:那段总介绍一下。
段玉霞:我们远距离,300米以内用这块基本上够用,以上的话,就用LED。LED这个产品来讲,目前达到300米,这种灯功率已经发挥极限了,再远的话,可能从材质来讲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和中科院合作,就是搞激光夜视的红外。这个激光发光器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说距离比较远,但是角度比较小。我不太推崇使用普通红外。因为现在很多做红外发光器,图象比较小,因为你看500米图象是振动的。实际应用,因为从它的造价来讲,从索尼高端的机器,造价来讲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从成像这种达到什么什么效果也是很难的。远距离的,我们现在就是这种处理方式。
刘铁军:我接着段总的话讲。因为激光红外两公里,确实寿命比较短,而且三两个月就不行了。激光管一定要保持30度以下才能延迟激光管的寿命,现在目前激光管就是一个寿命问题,就是温度控制问题,我明年准备开发,激光红外三公里的。主要是在激光管的温度控制,要做到一个技术上的一个整合,一个技术。是这样的。
慧聪安防:说明激光红外应用方面还是……
刘铁军:对,它呈的图象应该是斑马纹的,像红外这块,500米之内用LED是可以的。激光这块是远距离,500米到3公里之内用激光的,因为它是一个点阵。但是激光如果要看近距离的,300米,500米,不可用,只有在500米以内才可以用。主要就是现在激光这些厂家对温度控制问题,导致了激光红外这套设备的寿命问题。
慧聪安防:我们也知道枪机加镜头再外置红外的前端监控系统一直是工程商及器材商所使用的红外监控方式,但是在这施工过程中带来不变,那么目前市场上有没有好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请大家介绍一下。
刘铁军:目前就我了解的市场,红外一体机没有解决光幕光照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上很大的弊病,因为夜间成像的时候捕捉不到清晰的图象,画面会有一层白。所以球机,我们开发的这个包括9寸的,包括12寸,应该广大用户在工程当中使用。因为非常方便。
王巍:从索尼角度来讲,我们实际上还是从摄像机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觉得对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光线确实不足,那么补充红外照明应该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当可见光有一些,或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到摄像机对近红外光的适应性,也就是光谱中700纳米至1微米的范围。我先介绍一下 Sony在这方面的方案,也就是红外滤色片移除的昼夜两用监控技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在白天光线里面也有红外线,但是这种红外线可能在白天不是很有用的。白天我们都用可见光,可见光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从红一直到紫,都是人的眼睛所体现出来的,就跟一些红外线射到皮肤上会有灼热感一样,都是人的感觉。所以我们摄像机就是还原或模仿人眼所看到的情况。尤其是在黑白之后,大家更喜欢彩色的。我们就考虑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后来研发了彩转黑方面的技术,白天还是彩色图象,靠的是滤色片,红外线进来以后,带来颜色的失真,以及会带来一些噪波的上升等等。所以白天我们就拿滤色片把红外滤掉。到晚上我们用近红外线,我们就把滤色片移除,从外面光进来可能包括一些红外,但是我们的图像呈现是黑白的。这是我们彩转黑的技术。
第二个,我们还在不断提高CCD的性能,我们会让CCD以后逐渐接受和适应更多的光谱中间的段。今后有可能不是700纳米以内了,可能范围更大了,我们今后是这两个方向。
段玉霞:大家都说了很多,其实做工程,没做工程以前,我觉得一体机,要选的话选索尼是最好的,然后配上我们红外灯绝对能达到这个效果。但是真正做工程,发现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体机,索尼只是以亮点做基点,这时候如果配一个红外,效果可能更好。因为一体机是方便,现在我在评价来讲,最大就是方便,就是把以前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一些从来没有搞过工程的人上就OK,非常好,但是一些细节问题处理上还是有问题。
王巍:而且视频这方面的技术,如果我们要上一些新功能,会首先用在枪机上面。
段玉霞:所以我现在要做工程,我可能越来越喜欢用枪机。
慧聪安防:实际效果是最好的。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在夜视监控领域中影响摄像机监控成像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段玉霞:其实从我们自身来讲,红外在中国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大家做的红外,可能基材一样的情况下,效果差不多,现在图象怎么样,清晰度不够。我分析了一下就是捕光不均匀。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我不知道刘总有什么意见,我觉得红外这块光更均匀的话,远距离红外角度最小,可能光最均匀。如果在民用这块,怎么样让LED发光角度更大,中间这个光斑,凝结的能量更好,可能更均匀。从我们红外发展角度来讲可能是这两方面。
慧聪安防:王先生给大家讲一讲。
王巍:前面可能陆陆续续提到很多点,我总结一下。第一点,我觉得还是要根据光线情况下选择低照度技术。有几个原则,第一个,光线一定要大于摄像机的最低照度要求,有可能是可见光,如果是没有可见光,你看你能不能补光,或者需不需要补光。然后第二点,就是关于彩转黑的摄像机问题,这方面我觉得首先要注意一点,段总刚才也提到,一定要尽量配红外镜头。因为摄像系统对于光线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如果别的环节不能配套,就有问题了。举一个简单的区别,就是焦点的问题。如果配一个可以不感红外的镜头,白天看的很清楚,晚上就看不清楚了,那是焦点偏移。实际上对用户来说可能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一到晚上就调一次。所以我们希望用户多增加点投资,去选一个好的红外镜头,这样来说我觉得会对彩转黑的摄像机使用有帮助。
第三点,从摄像机选用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大家,有可能尽量选用灵敏度高的CCD,刚才我介绍索尼有四代摄像机,现在有三代同时存在市场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有。这种灵敏度提升,其实是伴随着我们尺寸改变的。新的产品即使CCD尺寸缩小了,但灵敏度仍有不小的提升。另外一些功能,比如说刚才说的慢快门,数字降噪。这个我没太提,数字降噪,就是通过数字处理,可以降低噪波,更突出我们想要的信息的主体。还有像DSP数字处理,这方面也会有一些小功能来提高性能。实际上有很多摄像机,索尼都会固化了一些DSP芯片,就是这样的作用。
第四点,就是建议还是要合理的利用,或者说对于某些客户可能慎用帧累积的功能。再一点就是最低照度的状态,既然大家要去选用低照度摄像机,一定要关注它的后面的状态。选定状态之后更稳妥的方式还是自己要安排一个暗室,自己比较一下,或者试一下,这样会把市场上一些虚标,或者不标状态可以滤掉,然后对有些项目里面,对摄像机选用,还是在同等状态下比较,这样才可以达到相对科学的结果。
最后一个还是希望大家要根据预算的情况选择摄像机。比如说我们谈到最高端索尼摄像机可以看到两公里,这个造价较高,可能有国防,森林防火等确实很关键的领域,需要使用我们更高端的摄像机。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普通的,现在几千块摄像机更占主流,这样不同的预算,选择可能也不一样。我要说的就是这样。
刘铁军:他们说的很全,我认为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我觉得摄像机接受光谱宽度这块,我觉得最好索尼,像王先生说的,慢慢技术上开发,提高摄像机接受光谱的宽度,这点希望能有所突破。别的我就没有什么了。
慧聪安防:谢谢三位嘉宾,今天来到我们慧聪网直播间参加我们的节目,谢谢。
2008-05-18
“红外线一体机”技术浅谈[转]
再来,380nm左右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紫色,在380nm往左以“外”,就叫”紫外线”,眼睛一样看不到,但会照伤我们的皮肤,让青藏高原同胞晒的黑黑的,脸颊红红的。话扯远了,从上图我们看到,滤光片已经把红外跟紫外光挡掉了,只剩可见光进来,所以,彩色CCD就看不到红外线了。那黑白CCD为什么不加滤光片,难到它不怕色干扰吗?呵呵!黑白摄像机本来就没颜色,何来“色”干扰?所以在早期,红外线摄影机就是用黑白摄像机,加上红外投射灯就行了。
后来彩色摄像机越来越普遍了,总不能白天用彩色摄像机,到了晚上再用黑白摄像机打红外灯吧,这就重复投资了,了解了上头的道理,就有人想出个方法:当有光线时用彩色摄像机,当没光线时,把CCD上头那片滤光片拿掉,再打上红外灯,这不就得了!“日夜型红外线彩色摄像机”就这样出来了!这很像读书时去办公室找老教授,他在看书时戴个老花眼镜,抬头看你时就把眼镜往头顶上挪开,就是这个动作,所以,上头那种摄像机,在CCD前装了个机械结构,用电磁阀把滤光片拉开或推回去,在作动时听的到“喀察”一声。说到这里,学过光学的人必注意到,CCD有滤光片跟没滤光片,光线折射率会不一样,把滤光片拿开,打上红外光,折射率又会因波长不同会有些差异,这加起来就会造成焦点偏移,就是“失焦”,因此,刚刚所说的,不能只把滤光片移开,还得补上一片镜片来调整折射率,也就是一片滤光片跟一片普遍镜片在抽换。这种“日夜型红外线彩色摄像机”是日本人搞出来的,实在太贵了,想仿嘛,模具贵又怕被告,就有些天才老板干脆就把滤光片拿掉了,不就看的到红外线嘛!怕色干扰,那就用在室内啊,有些偏色,便宜嘛!干麻计较那么多,这叫“彩色室内日夜型红外线摄像机”。老是这样蒙也不是办法,后来有人想到办法,依旧从滤光片下手,搞出这种滤光片:看到没“关大门,开小窗”让850nm那段红外光漏了进来,所以在晚上没灯光时,只要打上850nm的红外光,CCD就看的到了,这招真是既省钱又方便,换个滤光片就行了,只是要注意不是随便拿个红外线投射灯就行了,必须是850nm的!但是因为850nm跟可见光波长很近,850nm投射灯常会产生少量可见光成份,看到的是红色的,那就是“红爆”的来源。红外线夜视问题解决了,在来是白天的问题了,既然那滤光片会让850nm的红外线漏进来,就会产生色干扰,也就是“白天偏色”的由来,这只能用软件来调整DSP的程序,尽量减少色偏,谁说没色偏,肯定是吹牛的!
开始步入正题“红外一体机”:上头说的红外机,在使用上得配上红外灯,在户外时又得加防护罩,摄像机还要有镜头,整组体积庞大,价格又高,近距离使用时就像大炮打蚊子,不太现实,就有人想到用LED,就是遥控器用的LED,有850nm的,洗块板子,装他几十颗,加个光敏电阻(CDS) 来侦测光线强度当开关来控制LED,板子中间挖个洞,再买片摄像机板,装个机板镜头,往LED板一套!红外一体机就出来了!这时期的红外机有些问题,一是 LED发射角度是固定的,因此打出去的光线无法调整,只能搭配几种角度的镜头;第二,功率不高,打不远,市场量又不大,想要LED厂帮你订做,门都没有,因此,效果不太好,但是很少人在搞,价格又高,可卖到2000多,十多年前搞这玩意的人还真的赚了一票。
其实,在那时候,搞摄像机的单子都接不完,那有空理这雕虫小技,光卖机板给人装红外机就很好赚了。随着科技的进步,LED 功率越做越大,越来越亮,尤其民用上的红绿灯改用高亮度LED,这时有一颗LED出来了,就是拿红绿灯用的那种,改成红外线,四四方方的,叫“食人鱼”,拿来用还挺不错的,但角度是固定的,不太实用,就有人想到开了片透镜,放在LED板前头,不就可以改变发射角度了吗,还去申请了专利,别人还不能用,怎办?山不转路转,反正这时市场量也出来了,LED厂也就甘愿生产不同角度的LED,连直径5mm、8mm(E-Power),都有了,直径2公分的都有。这时,问题又来了,在电路方面有过热,光学上有黑边及均匀度问题,在机构上有白雾、漏水、雾气等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过热别以为LED就不发热,“冷光LED”跟本还没出现,以50颗5mm、20mil(芯片大小)LED为例,想打到户外40米,电流至少得到80毫安,如果又密封在壳子里(户外当然要密封),LED板上温度会飙到90度,还有,LED是正温度系数,也就是温度越高电流越大,电流越大温度就越高,LED本身会耐到100度,但板子后面那颗CCD可只能撑到60-70度。这时,画面开始就发白了,看起来白朦朦的,这是因为CCD过热,暗电流增加,白底上浮,再烧下去,CCD就挂点了,怎办?一是降低电流,只用30-40毫安,打不远怎么办,那就用吹的,反正密密麻麻的LED,看起来就像能打的远,还有就是加风扇,但在密闭的壳子里,风扇能撑多久?呵呵!看着办!最好的方法是加定电流电路,不让LED过电流,但也只能用在60毫安以下,那改用大颗的高功率LED呢?一样,能量不灭定率,发光越强,发热就越多,我看过400多颗LED做的投射灯,加了散热片,往上打颗蛋还真能烤熟!呵呵!敢用的人就能赚到钱。
总之,过热是红外一体机最大致命伤,想打长距离的用户,千万得三思!黑边及均匀度这好解决,LED板上LED的角度得调配好,要跟镜头视角相配合。
比如说4毫米镜头得搭配宽角度LED,8毫米镜头LED就要用小角度的,12毫米就得配15度LED,再加些不同角度的LED补光,让打出去的光均匀些,这些只要花些时间做做实验就行了,不要那么懒,要把LED就搞上去了,不是打不远就是画面搞了黑边出来。白雾有两个原因:一是LED光漏到镜头里,也就是镜头上那个隔离圈跟玻璃没密合,让红外线漏了进去,最好就把隔离圈用铝圈做,直接穿过玻璃面,不过成本高了些;在来就是如果用宽角度LED,红外线打到遮阳罩再反射回镜头,会照成白雾,解决方法就是把遮阳罩退后些。漏水这纯粹是机壳设计不良,防水垫圈材质不好及组装不慎所造成。雾气主要是密封不良,有些方法:1、装个干燥包,两下就不行了,吸饱了水,更惨;2、充氮气,还没出货就漏光了; 3、镜头跟玻璃隔离,独立开来,对漏光还有效,结果雾气集在小玻璃上;4、开通气口,加风扇,没雾气了,但会漏水;5.玻璃镀膜,是不沾水,但防不了雾呵呵!还是头大。
每家都说解决了,信吗?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镜头别用太便宜的,用好一些的,效果会比较好,如“XX国进口红外机专用镜头”;机板找质量好点的,1/3索尼的当然会比1/4SHARP的感度好些,当然了,如果采用索尼Ex-View也行,但成本高太多了,还有,哪来那么多Ex-View CCD让你来卖?还有,机板只有分质量好跟质量差,不要争论谁的DSP好,给你一颗奔驰引擎你也不一定能造出好车子。红外线用的机板跟一般枪机用机板在程序上有些不同。要注意,总之,红外线一体机是最近最火也最具争议性的摄像机产品,工程商对它是又爱又恨,希望透过大家的讨论,能走出一条路!
深圳有许多大的厂家红外产品有很好的保障,红外线摄像机在国内市场得到一致好评,因为它们的产品出厂都有经过夜视检测的。
监控摄像机大全
在摄像机这个圈子,一张彩页里的技术指标其实就已经涵盖了大部份的技术,不信,有几个人敢说他完全知道的,不管是销售人员或工程商,最先拿到的就是一张彩页,而那张彩页,大部份就在吹牛,只有在最后的技术指标上还”稍”有些学问,今天就带大家来搞一搞:
预计分”知识篇”及”实战篇”, 知识篇我来说,实战篇就由各位提供资料,大家一起来演练演练,有意踢馆的厂家也不妨一起参与,增加些趣味性…
在搞清楚技术指标之前,要先搞清楚下列东西:
1.成像元件
也就是CCD啦!(当然也有C-MOS),主要区分为彩色,黑白,1/3”,1/4”, 1/2”及品牌,
尺寸:
大小的差别主要在于灵敏度,也就是最低照度,1/4照度会比1/3差,原理很简单:相同数量的感 光点,摆在1/4上的每一点一定比较小点,他的受光就较少,当然照度就较差,好处是便宜一些,还有体积较小,板子可以做小一些.
品牌:
以价位来说,从贵到便宜,分别是 Sony, Panasonic,Sharp,A1(L.G)这几种,
如果用Sony 通常会标“Sony Super-HAD CCD”这是Sony的注册商标,或是低照度会标 “Sony Ex-View CCD“ 在CCD的制造过程中有一个制程叫作”HAD”, 所以不管那家的CCD 都可称为” HAD CCD, 但索尼改进了这个制程,认为做出来的CCD品质较好,就叫做”Super-HAD”并把这名称注册, 因此只有索尼有所谓的 Super-HAD CCD, 在一般型录上常看到 “ 1/3” SONY Super-HAD CCD” 就是这样来的,不可能标” 1/3” Sharp Super-HAD CCD” 那会闹笑话的.
Ex-view 是索尼CCD注册的专有名辞, 强调照度比 Super-HAD 更低,当然价格也贵多了,其它特性及接脚都跟原来Super-HAD 差不多.
而不是用SONY的,就只标” 1/3” Color CCD“ 了
2.像素:
在PAL 制,有752(H) x 582(V),也就是所谓44万画素,及500(H) x 582(V) 也就是所谓25万画素, 在NTSC制,有768(H) x 494(V),也就是所谓38万画素,及510(H) x 492(V) 也就是所谓25万画素,44万画素,就叫高解,25万就叫低解,普解或中解.以上讲的画素是指”有效画素
3.分辩率:
这就比较好玩了,25万像素的摄像机,其技术极限大概是320条,在十多年前,台湾搞出了摄像机,大概就280-300条之间,但跟日本货比起来就差了一截,怎办? 那就标350线好了,后来又有新公司及韩国搞出来了,大概在300左右,那就标380条好了,到了近几年,大陆也搞出来了,怎办?那就标420好了!,搞到现在,全部都标420了,无耻的还有标450 ,更让人搞不懂的是,不管在台湾或是大陆,送去检测,居然也是420?真让人匪夷所思!
而44万的,技术极限大概在480线,一般中,台,韩做出来大概就是400-450之间,同上理,就标480,500,520,550吧!各凭良心.
还有,最近流行所谓520线的更是个大骗局,为什么他说520线?是因为主芯片用索尼HQ1(CXD3172AR),翻遍原厂资料,找不到520这个字,只有非官方说法:是有520线,但仅限Y/C输出.所以只要是HQ1方案,大家就标520,在加上灌水法,550及560就出来了,估计580也快有了.
4.最低照度:
最简单的定义:在暗房内,摄像机对着被测物,然后把灯光慢慢调暗,直到显示器上快要看不清楚被测物为止,这时量光线的照度, 就是最低照度.够含糊了吧!,实际上还得考虑用几毫米镜头,入光量多少,摄像机AGC必须关掉,视频讯号是降到多少IRE等等.几乎没有厂家会去做这种测试,
那…..老故事又来了,很久很久以前,松下跟索尼的机子低解的标1.1Lux(F1.2),那台湾做出来就标0.5吧,后来的只好标0.2,你标0.2,我就标0.1,他标0.05…….就这样了.
还有,高解CCD照度会比低解的差,还是老话,同样芯片面积,一个摆了44万点,一个摆了25万点,那个大点?
5.讯噪比:
任何电路只要通电后都会产生噪讯,包括元件及线路本身所产生的,当然噪讯越小,画面看起来会越干净,我们用视频讯号跟噪讯的比值来表示,那当然越大越好,数学式是 20log(V2/V1), V2指视频讯号,V1指噪讯大小,单位是”dB”
还是老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松下跟索尼的机子噪讯比标50 dB ,那台湾做出来就标……..嘿嘿! 一看起来就是比较差,不好意思吹牛了,那就标48好了,可是不好看?修饰一下:”大于48 dB “,所以 “ >48dB” 就是这样来的,不论阿猫阿狗做出来的摄像机,一律就这样标了,有去测? 我头剁给他!
6.电子快门:
为了让影像亮度正确,我们必须正确控制摄像机的入光量,要调整入光量要从镜头的光圈及像机的快门着手,一般我们用手动镜头时,光圈调固定就不动了,如果这时遇到强光怎办?很简单,在 CCD还没过曝前,D.S.P就赶紧把CCD上的讯号”扫”下来吧,也就是光线强时抓快些,光线弱时抓慢些,抓一次相当于我门用单反相机时”喀嗏”一声, 单反像机是机械式快门,我们这是电子式,所以叫”电子快门”
跟据D.S.P规格书,电子快门速度在PAL制时是1/50秒到十万分之一秒,所以大家就这样标了,实际应用上如果机子调校不良,是达不到十万分之一的,如果机子在太阳下看起来像蒙层细白裟,不是很清楚,那八成是快门速度不够.
还有如果用自动光圈镜头,那入光量就由镜头光圈来控制了,这时后机子本身快门速度就定在1/50 秒
7.Gamma补偿:
什么是Gamma?简单解释,CRT管子是跟据电子束打在屏幕上的强度来决定产生的亮度,打的越强就越亮,但不是1:1的,也就是说,在很强的时后并不会成比例的那么亮,这是CRT管的特性,因此视频输出就得在高亮度时做些刻意的增强,这就叫Gamma补偿,个补偿曲线叫0.45,只要给DSP下个指令就好了,一点技术都没有,有的机子会加个开关,让你选择0.45或1,1的补偿曲线是1:1的,在某些强光环境下还蛮好用的(是强光下,非逆光下)
8.背光补偿:
什么是背光补偿,这又跟快门速度有关了,举个例子,当一部摄像机装在ATM上,对着大街,在大太阳下,环境很亮,所以机子快门速度当然是很快的,才不会过曝,这时如果有人来提款,脸对着镜头,由于目前机子采全面测光,基本上受环境影响,整体还是很亮,在高速快门下,人脸的曝光量不足,就显的黑黑的,这就是摄影学上面所说的”背光”,就是:背面有强光,导致主体曝光不足而变黑.
所以问题就出在全面曝光上,假使我们只取一部份划面来测光,比如说中间,那人脸在划面中间,这时DSP会测到曝光不足,便会放慢快门速度,这时人脸就清楚了,但是因为快门速度慢了,导致背景(街上)反而过曝而白茫茫一片.
所以,背光补偿就是根据特定的测光区域,调整电子快门(或自动光圈),使得测光区域内的曝光值正常,不在测光区域内的就不管了,测光区域由DSP参数设定,一般是取中间1/9处,或加上下方1/3处成凸字型.
至于什么是”宽动态”,那会另外写篇来谈谈.
9.同步系统:
分内同步,外同步及电源同步.
电源同步,
说来话长,简单的说,就是使每一支摄像机丢图场出来的时间点要一致,好比对伍行进时,虽然每人速度一样,但如果没有人在旁吹哨或喊口令的话,脚步是不会一致的,这个功用是用在矩阵切换时,画面不会抖一下再恢复正常,否则管理员眼睛不花掉了,要实现电源同步就须加电源同步电路,再加个开关电源,从交流电中取同步讯号(电源是50周固定的)来当同步的依据.
另外在NTSC系统中,因D.S.P里的振荡频率无法跟市电60周一致,在灯光下会有色滚现像,尤其是SONY 2163方案更严重,这时就得加电源同步来解决,强制让D.S.P 的频率与灯光一致.
还有我们所用的AC电源有三相,彼此差120度,如果电源同步的机子若接在不同相位电源上,会有相位差导致无法彼此同步,所以还需有一个调相旋钮,将彼此触发相位调到一致.
外同步
就是交由外步来触发丢出画面,这功能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内同步
就是自己每秒输出25张画面,不管别人了
10.AGC
就是电子自动增益,是摄像机基本功能,有人为了让画面看来亮些,刻意调的很高,这样在低照度时很容易就白茫茫一片了,所以有人干脆就在这搞个开关,要高要低,自己来吧
接下来就是些无关紧要的:
接头型式:
有C-Mount 及 C/S Mount:
又要说故事了,当初做出摄像机时,总得配个镜头,因此搞了个接口标准:
"节径为25.4mm,每英吋32个螺牙,边缘至CCD距离为17.526mm."
这就叫C接口, 机子及镜头就比照这标准,彼此才能搭配.
那时后的镜头里面有八片镜片组合而成,后来松下搞了个五片玻璃的镜头,成本是省了,但是成像距离短了约五毫米,也就是镜头要更靠近CCD 五毫米.
怎办? 那就改标准了,把上头”边缘至CCD距离为17.526mm”改为 12.5mm.不就得了, 这就叫C/S 接口 ,现在几乎所有机子都用C/S接口,再付一个C/S转C接口的加长环.
自动光圈:
也就是可接的自动光圈镜头的型式,目前有两种:视频驱动(Video)及直接驱动(D.C)两种,因为直驱方式还得加个小电路,有些廉价机干脆就拿掉了,赌你花不起钱买DC自动光圈镜头.
视频输出:
标准是1 Vpp,也就是1伏特(峰值对峰值),标都是这样标,但常有厂家为求看起来”亮”一点,故意增加讯问号强度,在接DVR及配线时会引起一些困扰.
消耗功率:
一般机子在12V 时,大致都在90-130毫安之间
CCD辨识法及DSP方案
各位工程商及采购人员,常遇到一件困扰的事:”我采购的摄像机到底是什么方案的?CCD又是怎么分辨?” 在此做个简单的介绍:
先从CCD看起:,如果是枪机,打开防尘盖,看CCD表面:
SONY----------------

看到没?上下两排接点,中间缺了个大门牙,这就是SONY CCD的特征
SONY----------------

没缺门牙, SHARP CCD

一样没缺门牙,但线条较粗,这是松下CCD
就这样了! 看久就不会被骗了,以我的经验,在商场铺头,随便拿个SHARP CCD冒充SONY的,至少有3成..
再谈谈方案,一般人认为不就是SONY, SHARP, Panasonic 方案?其实里头还有玄机:
理论上,任何CCD是可以搭配任何D.S.P的。
目前的CCD,有: SONY(高低解), SHARP (高低解). Panasonic(高低解), 韩国A1+(低解), 三星(低解,本来已停产,听说又卷土重来), 还有在韩国封装,号称松下芯片的,共以上6种品牌。
而D.S.P呢,就多了:
SONY 有SS-1(2163), SS-11(3141/2),SS-11X(4103),SS-HQ1, SS-2,
Sharp有D4(38603),D5快出来了
松下以D5为主
还有日立(某台资大厂用的),
韩国NEXTCHIP,
台湾A-NOVA
基本上不出这个范围
而其中一般有在生产的组合,
SONY低解CCD: 可配 SONY SS-11, SS-1(很少),SS-11X. NEXTCHIP, HITACHI, A-NOVA
SONY高解CCD: 可配 SONY SS-1,HQ1,SS-11X, NEXTCHIP, HITACHI, A-NOVA
SHARP 高低解: 可配 SHARP D4, HITACHI,NEXTCHIP, A-NOVA
Panasonic 高低解: 目前以配 Panasonic D5为主,
A1+ 低解: 配SONY SS-11 (混充SONY卖)
三星低解: 配SONY SS-11 (以前SONY CCD缺货时最常拿来混的)
傻眼了吧!所以不是说是不是索尼CCD就能了事了, 各种搭配其实只是成本上的不同,而品质呢?完全靠功力,做的好的SHARP 机品质绝对比做的差的SONY机还好还便宜.
以上只是基本知识,能不能买到好机子? 呵呵!基本上还是看你的造化!
安防行业确实很乱,有时做摄像机销售的都会有这个感慨。卖正品真货被客户给嘲笑了一把。一听价格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公司在以暴利销售产品。最近几年SONY的芯片其实一直都有间间断断的断货事件。导致真品的价格一直都是比较高,生产企业没大的量根本无法实现产品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成本不能降,为何产品已是一年比一年低?当然问题有很多,使用质量不好的产品配件,使用更好的生产工艺,使用集团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偷漏税,可这些能降低 10~20%的价格吧。但事实是市场上的摄像机价格的降低是其它行业产品所无法比较的。目前有不少用夏普或其它芯片替代SONY芯片的。多数为磨去CCD 上的产品标记,另做假标签等,造成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径。做过市场的基本上都知道,480线的SONY CCD摄像机,且不论是否有特别功能,仅一般的480线的SONY CCD摄像机在对工程公司的市场售价仅为三百多元人民币时,做真品的也就只有望而兴叹了。要有良性竞争就必须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衡量竞争优势。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安防行业从业人员对产品有所了解,这里贴出SONY产品型号及芯片组合并注明,希望能给市场一个公正的衡量标准。对消费者能有所教育,如有了解更深入的同行技术人员,可联系本人,kenny.deng@hotmail.com或发表更加深入的文章来共同为维护市场做些努力。
1、A4212SP/G4212SP/D4212SP:
芯片: CXD3141、CXD1267、CXA2096+ICX405;
2、A4512SP/G4512SP/D4512SP:
芯片: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5;
3、A4512SPE/G4512SPE/D4512SPE:
芯片: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5(调低照度;属假低照);
4、A4812SP/G4812SP/D4812SP:
芯片: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9;
5、A4512SPEX/G4512SPEX/D4512SPEX:
芯片: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255;
6、A4812SPEX/G4812SPEX/D4812SPEX:
芯片: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259;
市场问题:
1、用2163+ICX405冒充假高线;
对策:教育客户真高线=2163+ICX409。
2、用2163+ICX405冒充假低照;
对策:教育客户真低照=2163+ICX255。
3、用ICX409或ICX255冒高线低照;
对策:教育客户真高线低照=2163+ICX259。
SONY日夜转换型:
1、D4212SPRI:
CXD3141R、CXD1267、CXA2096+ICX405;
(如用CXD3142R代替3141,则=多外同步功能)。
2、D4812SPRI: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9。
3、A4212SPR/G4212SPR:
CXD3141R、CXD1267、CXA2096+ICX405;
(效果不明显,暗时有色斑)。
4、G4512SPR:
CXD2163BR、CXD2006、CXD2480R+ICX409;
(效果明显,暗时为黑白,没有色斑)。
高线/低线、IC及电流关系:
线 数 IC及CCD配搭 电 流
420TVL 3141(1267、2096)+ 405 120MA
450TVL 2163(2006、2480)+ 405 120MA
480TVL 2163(2006、2480)+ 409 170MA
450TVL 2163(2006、2480)+ 255 170MA(低照度)
480TVL 2163(2006、2480)+ 259 170MA(高线低照度)
比较5厂家CCD红外敏感度
说到红外灯的有效距离,一直是个给人诟病的话题,大家都觉得厂家给的数据不老实。
其实使用中的实际效果距离差异,是诸多问题的合力,不可一概而论。比如背景的反射,比如镜头的光通量,比如CCD的红外敏感度……;
例如比如效果标准的问题,大家都是主观的标准,有的要求看清人脸,有的觉得能看到物体的活动就可以了……等等,这个说来就远了,个人以为EIE判断线缆传输效果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这个……话题太大,下次再说。
说到CCD的红外敏感度,在实际项目中,兄弟认为是最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上次贵州的有个导弹厂区的项目,工程商打电话过来,说是其中一个点红外灯无效,跑过去一看,原来他们那个点用的CCD是完全不对红外敏感的……晕……判断CCD的红外敏感度,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是看CCD厂家的光谱图,是否可以在红外光下工作,是否可以使用940NM红外光,一目了然。但是,很多厂家都是不提供光谱图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选几款不同厂家的 CCD比较一下了。这次的比较,不是红外灯的定型测试,就没有在室外进行,是在我们生产大楼三楼焊接室的一个密闭的暗室里进行的。使用的CCD有松下 CP470、三洋的4592P、WAT-232、WAT-902H,配用的是腾龙的红外对应手动变焦和COMPUTAR的定焦,还有两种一体机,三星的 4203、日立的VK-S454ER测试过程从略……现在说说主观感觉。
WAT-902H是行内红外敏感口碑很好的型号,1/2寸黑白的,多个厂家长距离红外系统的标配CCD,正常情况下和其它CCD相比,是不太公平的;但是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同样是WATEC出品的WAT-232彩转黑对红外灯的敏感度比902H更好,可惜就是价格太贵了点。
松下CP470、三洋的4592P以及这次没有同时比较的三星2307,基本上是同一规格的主流型号,大家用的都比较多,貌似比较有指导意义,其实他们的红外敏感度也都是半斤八两。用我们开发部的同事的观点来说,差不多啦。
具体说来,我个人觉得松下CP470成像效果要明亮均匀些,三洋的4592P自动增益稍高有点影响画质;上次测试中的三星2307成像比三洋的4592P显的灰暗些,但是图象线条更清晰。至于一体机,这是有光通量等先天缺陷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测试中,日立的VK-S454ER的红外环境效果虽然不能和上述机器相比,但是和三星的4203一比,就好太多了。三星的4203的红外表现实在太差了,我认为是不宜作为红外灯配套的摄像机的。开发部的同事声称,上次测试同样的红外灯,其他CCD能看80米到150米不等,同样是一体机的755PX可以看到40多米,4203也就是马马乎乎20多米。下次试试480BP和松下的352,不知道效果如何。…… 呵呵,都是主观感觉,也就是一家之言,大家随便看看就可以了……先写到这里,有空再补充。2月底的测试比较FCB-480CP的低照度表现是要比VK- S454稍好些,但是红外敏感度VK-S454要比FCB-480CP好一些。
一体化变焦摄像机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一体机
一、一体机的定义
“一体机”是一体化自动聚焦摄像机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机身与专用变焦镜头集成在一
起的,具有自动聚焦及镜头变倍功能的摄像机
“一体机”将变焦镜头与摄像机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自动聚焦功能,通过机身控制
按键或远程控制方式,根据所需观察的画面既被摄物体的特征灵活的进行画面远景和
近景的变化设置,极大的简化了摄像机的安装与操作。
做为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镜头的集成产品,且具有自动聚焦功能。“一体机”日渐成
为前端设备的“宠儿”;是前端设备的主流产品。
二、“一体机”组成
1、硬件部分:摄像机,专用变焦镜头
2、软件部分:自动聚焦,变倍
三、“一体机”用途
1、配合智能球使用
智能球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平安城市”项目。
2、配合云台使用
3、配合电教投影机使用
这是安防监控以外的市场,相当庞大。市场需求起码目前比安防监控的市场大。
四、“一体机”的产品优势
1、480TV(甚至540TV)高清晰
2、自动聚焦功能
3、强大的光学变倍。常见的如16x,18x.22x,23x,32x,35x
4、集成度高
5、性价比优势明显
五、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品牌及型号
1、SONY索尼:FCB-45BP/48BP/480BP;FCB-980BP
2、HITACHI日立:VK-S214ER/274ER;VKS454ER
3、LG:
4、SAMSUNG三星:SDZ-310/300
5、CNB世林:
六、“一体机”产品的不足
1、硬件部分:
1.1 摄像机
目前产品都是使用1/4CCD产品,由于摄像机靶面的限制,使得 一体化摄
像机在摄像机的基本技术指标方面如:清晰度、照度、信噪比等方面存在不可逾越
的瓶颈。
1.2 镜头
日前使用的镜头都是来源于最初的使用的镜头家用摄录一体机(就是我们常说的 “DV”)行业,并非是为了为了监控的“一体机”产品而量身定做的镜头。现在使用的镜头产品亦是1/4″靶面的产品,那么同样在镜头的基本技术指标方面如:F值、视场角等方面存在不可逾越的瓶颈。
2、软件部分:
高端产品品牌SONY索尼、HITACHI日立的自动聚焦已经做得非常好。基
本上可以做到焦距有变化,自动聚焦一次聚焦清楚。
其他品牌的一体机产品的自动聚焦速度尚有提高空间。
七、“一体机”有无提高的可能
1、 硬件部分
1.1 摄像机肯定可以。摄像机本身就有1/4″1/3″1/2″系列CCD,1/4″CCD能做到,1/3″1/2″CCD当然能做到更好。
1.2 镜头也可以做到。需要重新开发,时间及研发成本投入相对较大,需要有实力的厂家。
2、 软件部分
自动聚焦及变倍功能达到目前高端品牌的效果已经相当好了
1、 目前的“一体机”产品都是缘于家用摄录一体机概念。并非是为了安防监控的需求而量身订制的产品,一定会有这样的产品出现。
2、“一体机”的关键技术是自动聚焦及镜头变倍,这方面现在的高端产品已经很成熟。反倒是硬件方面难实现,摄像机没什么困难,1/3″1/2″CCD都会比1/4″CCD在基本技术指标方面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3、镜头就比较难实现,没有1/3″1/2″靶面的镜头,必须要订做。其技术瓶颈及开发成本都将是很大的门槛。
4、综合考虑,1/3″“一体机”产品还是有实现的可能。
2008-05-09
彻底手工删除Symbian 9.x J2ME程序及其图标
在此综合了2位不知名DX分别解决掉问题的方法。
前提是你安装在了记忆卡上,如果你安装到了手机内存的话,目前尚不知道解决的办法。
s60第三版的系统在安装一个jar格式比如aaa.jar的软件或游戏时,会在E:\PRIVATE\102033E6\ MIDlets目录下建立一个带中括号的文件夹,比如[10168f78],里面会有与安装文件同名的aaa.jar以及uids两个文件,安装的同时还 会在E:\System\ Install\Registry下产生与上面这个中括号文件夹同名的注册文件10168f78.reg。
在不能正常删除这个软件时,只要在E:\PRIVATE\102033E6\MIDlets目录里删除该软件的目录[10168f78],再将E:\System\Install\Registry里面相应的10168f78.reg删除就可以了!
你安装了几个*.jar格式的软件或游戏,E:\PRIVATE\102033E6\MIDlets里面就有几个带中括号的文件夹,一定要打开看看里面的 文件名是否你要删除那个噢!有时候在E:\System\Install\Registry里面可能找不到相应的*.reg文件,不用管它了,把E:\ PRIVATE\102033E6\MIDlets里面带中括号的文件夹删除就可以了。
——————————————————————————————————————
第二步删图标:(此部分为转载,本人也去掉了多余部分,挑重点说明,同时也多谢lhr0714,此方法也经过他试验成功!)
s60系统中java文件储存目录的具体位置位于E:\Private\102033E6\MIDlets,里面任何软件的图标都是以*.mbm文件的形式存在的,(虽然java软件本体中图标是以png格式存在)。
打 开这些文件位于的文件夹,即E:\Private\10003a3f\import\apps\NonNative\Resource,同时发现有很多 *******_reg.rsc,及*******_loc.rsc,根据文件名分析,就是JAVA软件的安装记录及注册信息,这三个文件一一对应(即 *******_reg.rsc,*******_loc.rsc,CON******.MBM),信息里记录着这些JAVA文件图标的具体名称和位 置!删除这三个文件,之后再把存储卡插回手机,残余图标终于没有了!
注:"*******"表示不同文件的文件名的字符串,为统一标准文中储存卡目录根目录一律用"E:\"表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JAVA软件卸载不完全的经历。本人前段时间装了个JAVA游戏,安装好后发现不能玩,接着在卸载后发现图标依旧存在,研究了很久都不知 道怎样消除。后来在网上看到s60系统中java文件储存目录的具体位置位于E:\Private\102033E6\MIDlets,本人迫不及待去寻 找,但并没有发现任何java软件的注册信息与图标文件,虽然存在着大量java软件本体(即位于各不同目录下的*.jar文件),因此始终无法删除 java软件残留下来的图标。
今天无意间在乱翻储存卡文件的时候,发现任何软件的图标都是以*.mbm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本人认 为JAVA软件的图标亦是如此(虽然java软件本体中图标是以png格式存在)。为了证明猜测,大量搜索位于储存卡中的mbm文件,发现有大量以 ICON**********.MBM存在的文件,之后用MBM编辑器打开分析,发现这些文件果然就是原先猜测JAVA文件的图标文件!此时感觉彻底删除 JAVA残留文件有望!
打开这些文件位于的文件夹,即E:\Private\10003a3f\import\apps\ NonNative\Resource,同时发现有很多*******_reg.rsc,及*******_loc.rsc,根据文件名分析,这些应该就 是JAVA软件的安装记录及注册信息,而且经过具体分析发现他们的生成日期总会和一个图标完全一致,因此这三个文件一一对应(即 *******_reg.rsc,*******_loc.rsc,ICON******.MBM),之后用记事本打开*******_loc.rsc, 发现他们的信息里正记录着这些JAVA文件图标的具体名称和位置!看来猜测没错,立即删除这三个文件,之后再把存储卡插回手机,恼人的残余图标终于没有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