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做一杯好喝的咖灰原来是这么地容易!
——记偶的第二台咖啡机。
咖啡做好喝不容易啊。
在家里动一个小手指头,仅仅是一指头,就能做一杯好咖啡是多么令人激动啊~
咖啡这东西在初喝时,真是比人生第一次喝CocaCola还要难喝十倍。不过,当咖啡遇到全脂牛奶就是另一回事了。Latte,Mocha 都是老幼皆宜的清爽饮料。
话说几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偶走在明亮的沃尔玛地下商场里,一个醒目的大字招牌吸引了偶的注意力,飞利浦咖啡机-只要229!
从此,一个人走永远地离开了速溶咖啡,过上了幸福地自己磨咖啡豆的日子。拿什么磨呢?
不用太讲究-就用飞利浦食品加工机。
于是乎这几年来偶几乎每天早上都花十分钟的时间来做一杯幸福的纯正的美式“咖啡”。
现在想想美国银的马尿壶还真是个奇迹——居然能发明个这么难喝东西,实在是令人钦佩。不过考虑到历史背景也可以理解,估计那旮瘩多是欧洲农民的后代……
在美国本土见过更土的,还是大城市NY,人力滴滤……就是往咖啡杯上面垫张纸,放点现成的咖啡末,手里提个开水壶往上浇花……
终于有一天,醒悟了。发现滴滤做出来的咖啡能淡出个鸟来。无论买什么样的豆子做出来的永远都是一泡淡淡的清汤。
前些日子从云南的一位咖啡玩家手里进了2包评价很高的货,还是淡啊。于是下狠手磨细粉,下狠手压实,每一杯84颗豆子,我弄2杯,加水,开壶,烫不死你,加糖,加牛奶,出成品。
然后幸福地一抿…………TMD居然做成了酸梅汤…………
不行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偶想起了无忌上著名的问与答。
Gleen:速溶咖啡味道太一般,想尝试自制,初学不想花太多钱。咖啡机,磨卡壶,鸿吸壶,那种方法适合刚入门的人。另外都需要备齐那些用具,北京那里有卖这些东西的地方。
回答颇多,但是有个精辟的总结~
AirforceOne:完了,初学不想花太多钱你就不该上这儿问,用不了两天,不花个上万块钱这咖啡你是喝不成了。
经过了细致的搜索仔细的比对之后,信息爆炸了……各种品牌和级别的产品开始在脑边游荡,水的压力,流速,咖啡研磨度,压实程度,豆子的本质,豆子的烘焙程度,DeLong, 伊莱克斯,Silvia,Jura,Saeco,WMF,手动的,半自动的,全自动的,几百的,几千的,五位数的,于是乎这才知道咖啡机种类之多,价格如此之贵,才知道IKEA中间放着的那台WMF值俩车的价钱。
好了。
信息过滤开始。
和中国人一样喜欢吃面的意大利人做出来的Espresso无疑成为咖啡的首选,当然偶得加1倍的牛奶才能下咽。如此没有10~15帕的高压泵萃取是不可能做出来像样的咖啡地。那么滴滤壶,无论他有多么昂贵肯定没希望。当然了,滴滤壶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据说高人用滴滤壶来鉴定豆子的品质~~总之不是喝的……
这时候Chur进入了眼帘,一台半自动装填弹药但是使用全自动原理萃取的混血机,很发烧的样子。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机器Jura已经停产了,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Swisscoffer的中国代理在搞。由于是07年的产品在海外很难搜索到,评价在68分上下,貌似很一般。但是作为kj008大虾的力推产品,这个壶作为偶的选择之一。
不过考虑到偶并不打算烧机器,要的就是喝一杯省心像样的咖啡。还不打算研究什么手工艺品饮料。如此排除掉咖啡机中的战斗机——超级半自动发烧系列,进一步干脆PASS掉全部的半自动机。
犹豫了几天之后,与CHUR之同价位的SAECO SPiDEM Villa进入了视野,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系列机的改进型号,作为入门级的全自动咖啡机这台机器在各地的评价都还不错,欧洲的得分在80-90上下,在Amazon上也有不错的反馈。
经过了短暂的一个思考周期后,偶在淘宝上订下了人生的第二台咖啡机。
3250银民币的机器到手了,外加个不平等条约,在6个月内需要在这家店购买价值1000的豆子。
几天之后,在经过了几杯咖啡洗壶后,开工了。
按一下按钮咖啡好了。
把牛奶放到位打泡,牛奶好了。
牛奶放到咖啡上,Latte好了。
所谓奢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鉴于偶并无太多奢望,加之很少能喝高压萃取咖啡,所以惊现了开场的一幕。
这个机器做一杯好咖啡只需要调节三个旋钮,豆子的数量+研磨精度+出水量。根据你的杯子大小+口味调节好这三个旋钮之后一切都在一指之间……
当然这么个入门级产品缺点也是很多的。可能是锅炉小的原因,这个机器打奶泡的效率并不高,蒸汽持续供应能力差,加上偶至今位置还没有掌握奶泡技巧……
传说打泡与牛奶也有密切关系,劣质奶、还原奶是不可能打出好泡泡的,em,周末去买雀巢奶去。
Villa与美国壶之间的差别有如天地,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作为一个3K出头的咖啡壶对家庭来说还不是遥不可及。这个塑料壶与金刚铁骨高端产品的价格相差一个量级,所起清洁绝不是全自动的,需要手工拆出冲泡器进行清洁,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属部件,工作强度和寿命比如不如金刚级产品。即便如此,这个咖啡机的出品质量也远远好于偶的期待。
一个垃圾与好产品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缩短这个差距是很轻松地。
一个好的产品与极品之间的差距是极难拉近的,拉近的代价与价格的平方成正比。
话说回来,别说金刚级产品了,家中放这么个产能的机器的确挺浪费的……
每天也就做4~5杯,机器刚热身就关了……
做多了机器到没什么,这么浓的东西人受不了……
偶做的Latte,奶泡怎么也起不来……
![]() |
发件人 Blogger |